名校生当中介做家政有何不可
名校生当中介做家政有何不可 汤华臻 “名校生又堕落了。”近日,两则流传网络的新闻引发一些人如是感叹。一是某房产中介展示栏中,出现了若干北大、北师大等“双一流”学校毕业的经纪人,二是某家政平台上,一保姆应聘者拥有硕士学位,掌握英语法语,曾在业界知名科技公司工作。 选择什么职业、如何规划人生,本属个人自由。这些年,关于名校生就业选择的议论多矣。豪华的“出厂设置”,似乎倒成了名校生的隐形枷锁,在一些人的刻板成见中,似乎只有进了大单位大企业、拿着高薪站在风口,才符合名校生的“身份”,才不辱没“师门”,但凡他们的选择不符合精英人设,就好像成了失败的悲情人物,就欠社会一个交代,甚至还能引发“读书无用”之类吐槽。 以“猪肉佬”陆步轩为例。一开始,人们叹息甚至痛骂,“北大毕业却去卖猪肉简直丢尽母校的脸”;若干年后其创业成功身家过亿,舆论又转向夸赞“这才是北大毕业的”。冰火两重天的待遇,恰恰暴露了某种势利与狭隘。“北大屠夫”的人生极具戏剧性,他最终用自己的大买卖打了某些人的脸,但倘若他没挣得如是身家,勤勤恳恳、勉力经营,就真的失败吗?读书有没有用,人生价值几何,难道就系于是否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吗? 刻板成见,对人如此,对行业也同样存在。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偏执地认为,中介、保姆等等都是“伺候人”的活儿,没啥技术含量也挣不了多少钱。殊不知,现在服务业的专业水平和行业发展前景早已发生巨变。房产中介不是接打电话发传单那么简单,AR看房、政策解读、费用精算等都需要知识储备;而保姆家政,也不只是做饭擦地看娃,营养学、育婴学等渐成普遍门槛。再放大视野看,服务业已占据中国GDP的半壁江山,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服务业早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无论是从薪资报酬还是社会价值看,服务业都不“低端”,也不是所有名校生一毕业想上手就能干好的。只要社会有需要,个人有兴趣,未来有前途,名校生当中介做家政怎么了? 职业本无高低贵贱,只有适不适合、喜不喜欢。多元社会,哪里能够更好发展潜能、实现价值,哪里就是人才集聚地。名校生“太任性”或“不成功”的悲情故事,未来也许会越来越多,但随着这些故事有了各自的走向、各自的精彩,终有一天人们会不再热衷编派别人的人生,也不会再把这些送上热搜。 (责编:孙红丽、初梓瑞) |
-
近日“绎乐趣玩 EV满电开跑”京津媒体...[详细]
-
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开启新空间。《经济参考报》记者获...[详细]
-
内容提要:昨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开园暨天津市航空...[详细]
-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详细]
-
推荐阅读 人民银行报告:52.3%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基...[详细]
-
内容提要: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轨道交...[详细]
-
内容提要:近日,“天河”超级计算机在数据密集型应用...[详细]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严查学区房炒作行为 ...[详细]
-
6月2日,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成立仪式暨战略合作签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