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年内将改造128座垃圾楼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朝阳区了解到,朝阳区今年底前改造完成128座垃圾楼,每个街乡至少设一处具备分类功能垃圾楼,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7座垃圾处理设施,餐厨、建筑垃圾处理能力全市最大,当前,朝阳区形成了从前端投放到收集转运,再到末端处理消纳全过程垃圾分类、处置模式。 朝阳区城市管理委固废科李树茂科长介绍,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朝阳区建立全链条垃圾分类模式。全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已经陆续上岗,引导居民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同时为配合好源头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底已建设完成16个垃圾中转站,2020年底还将完成128座垃圾楼升级改造工作。 在朝阳区远洋天地小区,进门处摆放着两组四分类垃圾桶,每个楼单元门口还摆放着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基础桶,这里还引入了人工智能垃圾分类终端智能盒子。它可以对居民家中日常产生的厨余垃圾、可回收物进行识别。居民只需手机注册,每次投放垃圾前输入电话号码,投放后,机器可自动为投放垃圾称重,并根据重量进行积分,居民凭借积分可以兑换常用生活物品。截至目前,远洋天地家园社区日均回收可回收物300余公斤。 在朝阳区八里庄国棉一厂密闭式清洁站,该站服务范围为周边半径3公里,日产垃圾量18吨,其中厨余垃圾约3吨、其他垃圾15吨。厨余垃圾每天清运一次,其他垃圾每天分上午、下午两次清运。该站还安装有称重设备,社区垃圾清运车辆进站后扫码,数据显示后实时上传,可以对垃圾量进行精确计量,追溯垃圾来源。其他垃圾在这里暂存后将按照要求清运至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或小武基转运站进行处理,厨余垃圾则清运至大屯转运站处理。此外,朝阳区16座中转站已全部建设完成并陆续投入使用。 李树茂介绍,朝阳区不仅在源头多措并举,多种方式鼓励、引导辖区居民将垃圾精准分类,还超前规划,高标准建设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这里建成了高安屯焚烧发电厂、朝阳清洁焚烧中心、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高安屯卫生填埋场、废旧物资回收中心等7座垃圾处理设施。(记者 李泽伟)
|
-
近日“绎乐趣玩 EV满电开跑”京津媒体...[详细]
-
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开启新空间。《经济参考报》记者获...[详细]
-
内容提要:昨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开园暨天津市航空...[详细]
-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详细]
-
推荐阅读 人民银行报告:52.3%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基...[详细]
-
内容提要: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轨道交...[详细]
-
内容提要:近日,“天河”超级计算机在数据密集型应用...[详细]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严查学区房炒作行为 ...[详细]
-
6月2日,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成立仪式暨战略合作签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