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琢且磨 栩栩如生(工匠绝活)
【绝活看点】 张伟潮设计龙头、雕刻制作独具匠心,纸上画完图,龙头模样便可现身脑海,如何雕刻自然心中有数;他制作的龙头,每一处都细腻光滑、衔接得当,做一个少则耗时四五天、多则二三十天。
“阿潮,快完工了吗?”在广州黄埔下沙村的一个祠堂里,80后龙头雕刻师张伟潮(上图)听到人们前来询问制作进度,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续龙须、装龙髯、安龙珠……一系列的装饰工序,快速熟练,不出一刻钟,一只栩栩如生、威风神气的龙头就成型了。 对于龙舟而言,龙头和龙尾是关键,是可拆卸的独立部件,一般常年放在祠堂,端午前才会重新镶嵌在龙舟上。 手工制作龙头龙尾,技艺复杂,要经历设计、选木、开样、粗雕、细雕、打磨、上漆、抛光等十多个步骤。“设计部分绞尽脑汁,工艺部分细致入微,整个过程需要颇具匠心。”每做一个龙头,张伟潮都用很长的时间调研、设计,与当地村民沟通,“因为一个龙头能用百八十年,对一个村子来说,做龙头是件很隆重的事。” 龙头龙尾的细节透露的是村子文化,传承的是村子历史。不同地方的文化不同,龙头的用途不同,其配色、设计也会有很大区别。“像东莞地区,龙头就会偏大,粗线条,而广州这边,龙头就会比较小。竞技用的龙头,就会更加威风、有攻击性,巡游的龙头,就会偏温和,隐约透出笑意。” 平日里,张伟潮也会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天上的云、孩童的画,都会让他联想到龙头雕刻,甚至从球鞋的线条、纹理,他也能受到启发。 “纸上画完图,整个龙头的立体模样就已经在我脑海里,每一个位置和环节该如何雕刻,我都心中有数。” 制作出来的龙头每一处都要细腻光滑、衔接得当,张伟潮做一个少则耗时四五天、多则二三十天。 从小就喜欢龙舟运动,因为父亲也做这一行,小时候的张伟潮就观察、琢磨龙舟。一个偶然的机会,张伟潮开始雕龙头,他的作品精致生动,在行业里名气渐长,订单纷至沓来,于是他辞掉了原本稳定的教职工作,专心雕龙头。至今,距他接到第一个龙头订单,已经十多年。 现在,来找张伟潮的,不仅有国内的龙舟队,还有海外的华侨和外国人,这也给了他比较大的发挥空间,从颜色的选取到线条的走向,张伟潮反复思索、创新,像是香芋色、渐变色等少见元素,也会在他的作品中出现。 与此同时,张伟潮更沉醉于龙舟背后的文化。早在2006年,他就在网上创立了一个名为“广州传统龙船协会”的组织,汇集近100名龙舟爱好者。后来,随着人数增多,该组织2013年在民政局正式注册,更名为“广州市龙舟传统文化促进会”。 “许多龙舟队的负责人都是80后、90后。”张伟潮认为,“这种文化到头来还是需要年轻人继承,因此我们不能一直墨守成规。”雕的是龙头,用的是技艺,聚的是人心,传的则是文化。现在,张伟潮正打算将雕刻手艺申遗,让龙舟文化得到更多人喜爱。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23日 06 版) 延伸阅读 (责编:杨光宇、曹昆) |
-
近日“绎乐趣玩 EV满电开跑”京津媒体...[详细]
-
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开启新空间。《经济参考报》记者获...[详细]
-
内容提要:昨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开园暨天津市航空...[详细]
-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详细]
-
推荐阅读 人民银行报告:52.3%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基...[详细]
-
内容提要: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轨道交...[详细]
-
内容提要:近日,“天河”超级计算机在数据密集型应用...[详细]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严查学区房炒作行为 ...[详细]
-
6月2日,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成立仪式暨战略合作签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