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加拿大华人网(Jianada.net.cn),枫叶之国的华人华侨网上家园!
热搜: 中关村
当前位置: 加拿大华人网-华人华侨的网上家园 > 房产 > 昆纬路175号大楼的老邻居们守望相助 住在一栋楼 我们是一家

昆纬路175号大楼的老邻居们守望相助 住在一栋楼 我们是一家

2020-07-11 10:01
导读:内容提要:在河北区光复道街林古里社区有一栋老居民楼,名为昆纬路175号大楼。这栋楼里的居民相处得非常融洽,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几十年间,楼里的居民就像一家人一样。 天津北方网讯:在河北区光复道街林古里社区有一栋老居民楼,名为昆纬路175号大楼。这栋楼里的居民相处得非常融洽,谁家

内容提要:在河北区光复道街林古里社区有一栋老居民楼,名为昆纬路175号大楼。这栋楼里的居民相处得非常融洽,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几十年间,楼里的居民就像一家人一样。

天津北方网讯:在河北区光复道街林古里社区有一栋老居民楼,名为昆纬路175号大楼。这栋楼里的居民相处得非常融洽,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几十年间,楼里的居民就像一家人一样。

老两口遇困得帮助

居民刘国富今年67岁,曾两次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独生女儿去世后,他与老伴儿相依为命,独自生活了很多年。昨天记者采访时看到,刘国富家的柜子下有一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扳手、锤子等工具。

“这些工具都是老刘为大伙儿维修用的。看这一大箱子,可是个百宝箱。”楼长王宏贵说。作为在这栋楼里居住时间最长的居民,退休前是一名焊接高级技师的刘国富就是用这些工具帮邻居们修好了各种电器和家里的物件,帮社区维修老旧的公共设施,从不计报酬。但是,随着老伴儿生病不能独自行走,刘国富自己先后两次脑梗,老两口的生活遇到了困难。

昨天中午,68岁的邻居王凤龙正在刘国富家帮老两口做卫生。“刘师傅您在家吗?我买了菜一会儿就给您送去,您就别出门啦。”邻居刘爱军挂了电话,提着一大袋新鲜蔬菜敲响了刘国富家的门。刚刚把菜放到冰箱里,刘国富的电话又响了。原来,邻居杨燕华中午包了三鲜馅饺子,一会儿就端上楼来。

眼见刘国富老两口生活遇到困难,多年间得到帮助的老邻居们伸出了援手。刘国富说,这些邻居年龄比他和老伴儿都大,总这么麻烦邻居,自己心里过意不去。但邻居们却说,帮助刘师傅理所应当,大家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早就成一家人了。

一栋楼八名志愿者

昆纬路175号这栋楼一共住着8名志愿者,76岁的志愿者王宏贵既是党支部书记,也是这栋楼的楼长。

2003年王宏贵和老伴儿搬到这里居住时,楼里既没有通燃气也没有暖气,自来水水压也不足。记者采访时看到,楼梯上有很多磕碰导致的痕迹。王宏贵说,这是居民往楼上搬煤气罐时磕碰的。以前,很多居民扛着煤气罐爬到一半实在爬不动了,就拖着煤气罐上楼,时间一长,就将楼梯磕出了缺痕。没有暖气的时候,居民不是烧炉子就是安装土暖气,每年冬天都要往家里搬煤。

为了实现居民们通暖气、通燃气的愿望,王宏贵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每天往返于各个相关部门协商解决问题。在王宏贵的努力下,楼里的供热、燃气、自来水等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在王宏贵的带动下,邻居王淑芳、王秀红、王凤龙等8名居民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各尽所能互帮互助

杜文英2017年才从武清区搬到这栋楼居住,一开始陌生的环境让她有些不适应,但新邻居的热情很快让她感受到了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

杜文英抱着两岁的孙女买菜回家上楼时,刘国富看到后马上接过她手中的菜篮子,帮她提到家里;照顾孙女时没有时间去买菜,王秀红买菜时总是帮她多买一份;每次放到门口的垃圾袋,总是被邻居悄悄带下楼……刚搬来的时候,杜文英经常看到一个老大爷扫楼道,每天都从一楼扫到八楼,将楼道打扫得很干净。“我原以为是社区的保洁员,后来才知道是邻居杨燕华大爷。”杜文英说,她为能搬到这样一个互帮互助、亲如一家的楼中居住而感到幸福,在邻居们的带动下,她也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为更多人服务。

“一人有难大家帮,各尽所能互帮助”,这就是生活在林古里社区昆纬路175号大楼里的居民的共识。几十年的相处、几十年的信任、几十年的感情,走进这栋大楼,幸福的味道迎面扑来。如今,楼里谁家孩子结婚办喜事,中午吃喜面还是会在院子里摆桌,老邻居们围坐在一起,就像一家人。(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