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升两降!垃圾分类三个月 北京亮出“成绩单”
六升两降!垃圾分类三个月 北京亮出“成绩单”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5月1日实施,《条例》实施三个月以来,北京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六升两降”八项成效上。 一是家庭厨余分出数量大幅提升。7月份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764吨,分出率8.13%,较4月下旬日均309吨,增长470%;较5月份日均740吨,增长137%;特别是7月下旬日均2093吨,突破2000吨。 二是厨余垃圾分出质量逐步提升。随着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居民参与率逐步提升,桶前指导力度不断增加,厨余垃圾分出质量不合格不收运机制倒逼,厨余垃圾质量达标的桶站数已达到75.3%。 三是桶站设置达标率进一步提升。分类容器设置率93.2%,容器更新标识比例85.5%,容器整洁完好率93.4%。 四是指导员值守率明显提升。桶前垃圾分类指导员和巡回指导员由5月初的20%~30%上升至7月下旬的56.2%。 五是宣传动员覆盖率明显提升。市民知晓率普遍在80%以上,97%的居民小区开展宣传活动。 六是执法检查力度持续提升。 七是其他垃圾清运量明显下降。7月份其他垃圾清运量日均1.996万吨,同比去年下降26%。 八是问题率不同程度下降。执法检查和市级抽查的问题率均呈下降趋势。 进一步加快推进车站楼改造 按照“一站一方案”“一车型一设计”原则,开展“桶”“车”“站”“楼”等垃圾分类全链条设施设备改造提升,确保密闭式清洁站功能齐备、收集运输车辆外观规范统一。 截至7月底,共新建改造分类驿站436座,确保全天(如早7:00—晚20:00)有专人值守,实现面对面服务指导和质量监督,同时具备积分兑换、宣传教育的功能。完成2.2万组分类桶站提升改造,喷涂垃圾分类LOGO、公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和收集单位信息、监督电话、张贴宣传资料等。完成1082辆运输车涂装工作,占年度计划的41.6%,实现分类运输,接受市民监督;完成208座密闭式清洁站改造。 后端处理设施运行稳定,确保分类处理 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共44座,总设计处理能力达到32711吨/日,其中焚烧设施11座(16650吨/日),生化设施23座(8130吨/日),其中可用于处理家庭厨余垃圾的设计处理能力5750吨/日;可用于处理餐饮服务单位产生的厨余垃圾的设计处理能力2380吨/日。目前来看现有处理设施运行平稳,可基本满足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针对分类出的厨余垃圾处理,按照“集中为主、就地为辅、适度协同”的处理原则开展处理工作,鼓励各区各单位因地制宜配置就地处理设备,作为后端处理设施的补充,随着垃圾分类深入,适度增加集中处理能力,不断优化处理工艺。 下一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进入有效发动、精细管理、综合提升阶段,工作重点聚焦在社会动员,促进市民习惯养成。同时抓好硬件设施改造提升,提高厨余垃圾分出质量。 一是继续推进车站楼改造提升任务。在社区、小区优先设置分类驿站,加快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密闭式清洁站提升改造和收集运输车辆统一涂装,完善大件垃圾暂存点、可回收物投放点布局建设。结合大型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及农村需求,因地制宜推广厨余垃圾就地处理。 二是继续推进指挥部督导、抽查、暗查等工作,聚焦问题点位狠抓整改落实。对前期已经通报的问题,实施“回头看”,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检验。严查混装混运行为,形成严打高压态势。 三是继续提高厨余垃圾分出数量和质量。紧盯看桶环节,社区实施看桶行动,利用人防加技防,提升桶前值守率,软性劝导和刚性约束并重。进一步落实厨余垃圾分出质量不合格不收运制度,形成倒逼机制。(总台央视记者 何畅 邓煜洲) (编辑:王永乐) 【广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您对该稿件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与我们联系,联系方式:hyzixun@126.com,我们将尽快给您回复。) |
-
近日“绎乐趣玩 EV满电开跑”京津媒体...[详细]
-
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开启新空间。《经济参考报》记者获...[详细]
-
内容提要:昨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开园暨天津市航空...[详细]
-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详细]
-
推荐阅读 人民银行报告:52.3%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基...[详细]
-
内容提要: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轨道交...[详细]
-
内容提要:近日,“天河”超级计算机在数据密集型应用...[详细]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严查学区房炒作行为 ...[详细]
-
6月2日,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成立仪式暨战略合作签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