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样板间!现在的北辰农村,颠覆你的想象~
今日的北辰 北辰区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住着舒服,看着养眼,跟着小编来围观一个好消息!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评选认定的国家森林乡村名单,北辰区双口镇郝堡村、徐堡村、赵圈村榜上有名。 2019年,北辰区将造林绿化工程纳入20项民心工程,借助这一发展契机,双口镇高标准设计、高规格定位,把林业经济、特色农产品种植与旅游相融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郝堡村、徐堡村、前堡村、后堡村、赵圈村五个相邻村庄“串连”起来,打造成“小五堡”乡村旅游样板示范村,助推乡村振兴。走进“小五堡”,感受乡村环境发展新气象,探寻村民小康生活的真实样本。 发展林果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北辰区双口镇的徐堡村、郝堡村、前堡村、后堡村、赵圈村,是著名的“水果之乡”,彼此相距只有几百米,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泥路将5个村子“串连”起来,当地村民俗称“小五堡”。驱车驶过徐堡村村口的徽派牌楼,映入眼帘的是村路两旁一片片的苗圃,整齐划一地栽种着多个树种,几名村民穿梭其间,浇水、剪枝。 金秋八月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在郝堡村火龙果种植基地,25亩火龙果已进入盛产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走进火龙果大棚,长长的绿色枝蔓舒展朝下,枝蔓上坠着红色、黄色的果实,十分惹人喜爱。“火龙果已进入旺果期,游客入园采摘可以达到8元一斤,甚至12元一斤,今年应该会有很好的收成和收益。”种植基地负责人张长河说,郝堡村的火龙果在市场上非常抢手,满满两卡车货运到韩家墅农产品批发市场,不到半个小时就卖完了。 “雪花梨个大、皮薄、汁多、无渣,含糖分高,成熟后洁白如雪。经常有老年骑行队从市里骑车过来采摘。”党委书记李世岩告诉记者,除了火龙果,郝堡村的雪花梨是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近几年,火龙果和雪花梨种植确确实实改变了郝堡村的产业结构和致富路径。“明年,计划再投资300万元,增加25亩地的设施大棚种植火龙果。”李世岩说。 来到距离郝堡村仅100多米的前堡村,北辰区住建委的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安治海介绍说,前堡村是个只有100户、282人的小村子,主要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全村有200多亩的国槐、白蜡、法桐林地都套种了牡丹、板蓝根、赤芍、黄芩、桔梗、黄连、半夏等中药材,预计每亩地能增收1000元至3000元。此外,在林地周边散养或圈养鸡、鸭、鹅、羊等禽畜,也为村集体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守住绿水青山 擦亮生态底色 近年来,双口镇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口,大力开展镇村容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彻底清除积存垃圾,确保道路两侧无柴火堆、粪堆、土堆“三堆”现象。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俺们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过去村子里家家门前一垛柴火堆,生活垃圾随意乱倒,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到处乱飞。”今年65岁的王鸿武是土生土长的前堡人,见证了村子近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以前村里落后的村容村貌,他感触颇深。据王鸿武介绍,以前村里主干道路和大部分街巷都是土路,坑坑洼洼,晴天满天灰尘,雨天满地泥泞。如今,村里的角角落落都进行了道路硬化,水泥路从村口一直铺到每家每户的门口,彻底告别了以前老村子“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 王鸿武说,多年前,他家的土坯房陆续改建成砖瓦房,但做饭仍要烧大灶,取暖靠煤炉,屋里烟熏火燎,门前屋后堆的都是柴火堆和炉灰渣子。煤改电和厕所革命以后,他家有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家电、暖气一应俱全,家里窗明几净,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原先一人只有1亩多的地。如果只靠种庄稼,一年忙到头也挣不到多少钱。”王鸿武说,如今他把家里的3亩地流转给了村集体,每年每亩地有1200元的补贴。儿子王振清在外打工,每月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村子里种植林木需要人手,他去看林、护林,每月还能额外增加一份收入。“是党的政策好啊!现在,村里的环境越变越好,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说起美丽乡村建设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王鸿武笑得合不拢嘴。 建设生态家园 推动林旅融合 回到郝堡村,党委书记李世岩带记者来到村西头的连心湖广场,只见连心湖周围的木栈道长约千米,远看像一条长长的腰带,环绕着湖畔,为游人漫步湖畔、休闲游憩提供了一个亲水平台。“除了钓鱼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每天都有人到这里来拍短视频。”李世岩说,过去这个水坑又脏又臭,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湖水干净了,湖里的鱼也多了,吸引了很多白鹭到这里栖息,现在成了网红打卡地。 走进湖边的迷你农场,黄瓜、茄子、豆角、西红柿长得生机勃勃,在每片菜畦旁边,还建有供游人烧烤、野炊的木质休闲凉亭。“以前这块地方比较脏乱,盘活改造成迷你农场后,为游客增加了新的体验内容,也为村里创收增加了一条新途径。”李世岩说。 沿着村里蜿蜒曲折的水泥路漫步,沿途还可以看到钓鱼观赏台、咖啡店、民宿……来到距离迷你农场不远的一家民宿,村民尤胜明正和老伴儿打理门前的小花园。今年70岁的尤大爷家里有5亩地,流转给村里后,每年可以有6000元的补贴,3间80多平方米的闲置房屋流转给村里,打造成民宿接待游客,每月还可以有600元的收入。开业后,老两口给民宿干些做卫生、帮厨等杂活,还有另外的收入。 李世岩说,像尤大爷家这样的民宿,目前村里有3家,计划再增加5家,由镇里统一对外招标,由专业旅游管理公司统一进行运营、管理。这8家民宿计划在今年国庆节前对外营业。 |
-
近日“绎乐趣玩 EV满电开跑”京津媒体...[详细]
-
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开启新空间。《经济参考报》记者获...[详细]
-
内容提要:昨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开园暨天津市航空...[详细]
-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详细]
-
推荐阅读 人民银行报告:52.3%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基...[详细]
-
内容提要: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轨道交...[详细]
-
内容提要:近日,“天河”超级计算机在数据密集型应用...[详细]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严查学区房炒作行为 ...[详细]
-
6月2日,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成立仪式暨战略合作签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