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部门全力保障宝坻区王卜庄镇前张司马村农业用电:麦改稻让我
内容提要:“今年又是丰收年,每户稻农保底收入25万元不成问题!”10月金秋,在宝坻区王卜庄镇前张司马村,望着一望无垠的滚滚稻浪,村支部书记马建民笑开了怀:“麦改稻让我们走上致富路。”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天津北方网讯:“今年又是丰收年,每户稻农保底收入25万元不成问题!”10月金秋,在宝坻区王卜庄镇前张司马村,望着一望无垠的滚滚稻浪,村支部书记马建民笑开了怀:“麦改稻让我们走上致富路。” 宝坻区地势北高南低,前张司马村位于东部“高上地区”,过去始终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由于产量和市场价格都不高,农民收入始终上不去。 “村东头有块600多亩盐碱地,三面环水,除了芦苇啥也不长,给谁都发愁,所以落下个‘小愁’的地名。”马建民说,曾有村民尝试种高粱,但收秋时还得划船去采穗,也就不干了。后来,村里就把这块地收了回来。 村民收入低,干部心里急。 眼看地处“大洼”的黄庄、八门城等乡镇靠种植高产、稳产的水稻富起来,支部一班人萌生改种水稻的想法。但旱地种水稻,能不能成功谁也没把握。这时,就需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站出来。 马建民说:“开始支部决定由干部带头试种,可村民王凤明说啥也要抢这个‘头功’,而且点名要‘小愁’那块地。”王凤明的理由是反正自己已经够困难了,不如“背水一战”看能不能“翻盘”──既然“小愁”没人种,就让他试种一年再说。 地拿到手,王凤明第一件事就是为电发愁。600多亩荒地要种上水稻,靠家里一台12马力柴油机抽水是不可能的。眼看就到五月插秧,节令农时不等人,王凤明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拨通了王卜庄供电所电话。 “我记得当天供电所就派人到现场勘察了,然后找到村支部商量架线供电的事。”马建民说,考虑到王凤明的实际困难,最终以村支部和供电所共同出“义工”形式,帮他架设一条500米低压供电线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村支部和供电所共同帮助下,王凤明首次种稻取得成功,当年不但一举脱贫,还成了当时村里的“万元户”。后来,他不但扩大种植规模,还联合市农业农村委搞起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水稻育种。如今,他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开上宝马、奔驰。 王凤明的成功给前张司马村群众靠种稻发家带来极大信心,加上近年国网天津宝坻公司农网改造提升工程和“1001工程”全面实施,为农民创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用电保障,促使村支部和全民村民下定决心,实施“麦改稻”计划。 “目前,我们村麦改稻土地面积已达1900亩,占总耕地70%以上。”马建民说,“今年年景不错,电敞开用,水补得足,每亩产量有望创新高,远超小麦产量,再加上市场价格比小麦多3毛钱左右,群众增产增收肯定是铁打的事儿了。” 金风起处,稻田边一条新架的电力线路闪着银光。(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
-
近日“绎乐趣玩 EV满电开跑”京津媒体...[详细]
-
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开启新空间。《经济参考报》记者获...[详细]
-
内容提要:昨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开园暨天津市航空...[详细]
-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详细]
-
推荐阅读 人民银行报告:52.3%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基...[详细]
-
内容提要: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轨道交...[详细]
-
内容提要:近日,“天河”超级计算机在数据密集型应用...[详细]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严查学区房炒作行为 ...[详细]
-
6月2日,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成立仪式暨战略合作签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