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城乡融合发展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
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对于正全力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先行示范区的佛山市南海区来说,生态空间的建设规划,正变得越发重要。在此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高级工程师、佛山市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副主任杨永明建议,桂城可以充分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品质活力生态空间。 城乡融合发展,并不是城市对乡村的同化,而是在排污、给水等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立足城乡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保留各自的特色风貌,满足居民与村民的不同需求,从而实现让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的建设目的。而生态空间的不同设计,正是保留城乡特色风貌的重要手段之一。 桂城是典型的“半城半乡”地区,其45个社区中,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大体各占一半。在杨永明看来,桂城的生态空间规划和建设水平,应当是处于南海乃至佛山的前列,并呈现出了两大特点。 一是本地文化特色较为鲜明。文化是园林设计的灵魂,比如桂丹路与海八路路口的节点景观,就把富有桂城特色的龙舟元素,融入到了景观设计线条中,这样既结合了当地文化,又符合现代审美。 二是是设计较为适度。桂城当前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在建设生态空间时,桂城不能像大城市那样大拆大建,而应该适度建设一批小而精、秀而美的主要节点。比如佛山中轴线改造(南海段)项目,在景观设计上就充分结合区域特点,大量运用微改造,在主要景观节点的基础上,建设慢行步道串珠成链,并把片区内原本就有的生态岛纳入为景观的一部分,通过这种点线面结合的方式,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生态空间品质的较大提升。 对于桂城生态空间的未来发展,杨永明建议,桂城可借鉴周边镇街的经验,加强与本地文化特色的结合,如作为咏春之乡的狮山镇罗村社会管理处,就在街灯灯柱的造型上融入了木人桩元素。 此外,桂城在规划生态空间时,还需要增强运营要素,可以像丹灶翰林湖那样比如可以像翰林湖那样,通过定期策划社会活动,吸引更多人前来,比如组织学生或有兴趣的市民,前来体验除草、植树,就是一堂很好的环保教育课。也可以引入更多文旅元素,特别是引入企业,完善配套,丰富业态,打造出一种儿童有地方玩耍、成年人有地方消费、老人有地方健身的生活生态圈。 (责编:乔雪峰、夏晓伦) |
-
近日“绎乐趣玩 EV满电开跑”京津媒体...[详细]
-
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开启新空间。《经济参考报》记者获...[详细]
-
内容提要:昨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开园暨天津市航空...[详细]
-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详细]
-
推荐阅读 人民银行报告:52.3%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基...[详细]
-
内容提要: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轨道交...[详细]
-
内容提要:近日,“天河”超级计算机在数据密集型应用...[详细]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严查学区房炒作行为 ...[详细]
-
6月2日,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成立仪式暨战略合作签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