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地铁“磨轨人”:城市万籁俱寂时,他们的工作才开
内容提要:地铁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地下,一次次把乘客送回家……在地铁安全运营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在城市万籁俱寂时,他们开始工作,游走在灯光微弱的隧道里,为地铁轨道设备“把脉问诊”,他们被称为地铁“磨轨人”。
天津年味浓——2021贺新春 2021新春走基层 天津北方网讯: 地铁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地下,一次次把乘客送回家……在地铁安全运营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在城市万籁俱寂时,他们开始工作,游走在灯光微弱的隧道里,为地铁轨道设备“把脉问诊”,他们被称为地铁“磨轨人”。 凌晨1点半,当地铁送完最后一批乘客时,这些轨道“医生”也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在深夜里,留给探伤工维保设备的时间最多只有3小时,他们要在凌晨1点半至凌晨4点之间完成检修任务,延点则可能会影响轧道车及首班地铁开行。通宵熬夜进行设备维检,是众多像他一样的地铁人的常态“生物钟”。 “轨道随着长时间的通行碾压,会出现一些疲劳性裂纹,尤其当环境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时,这些钢轨损伤极可能会导致断轨,为了确保地铁平安运营,需要探伤工利用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和手工检查的办法,定期给轨道‘体检’。”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工务维修分公司大型机械管理、探伤技术负责人于梦表示,他们一般需要打磨车、轨检车、探伤车三种工具车,对于新铺轨道一般需要进行预防性打磨,探伤车相当于“B超”,用于探测轨道伤损情况,及时进行修理,轨检车相当于“内科大夫”…… 现在依然是寒冬,夜晚的温度在零度以下,即便这种情况,地铁隧道里依然吹着冷风。“夜晚人的精神容易疲惫,但是轨道检测事关重大,为了保持清醒,即使寒冬,我们依然吹冷风。”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工务维修分公司技术管理龚正龙表示,虽然探伤工的工作昼伏夜出、时间颠倒,但是他们肩负着天津百姓的安全出行,即使再辛苦也值得!(津云新闻记者董立景 摄影蒲永河) |
-
近日“绎乐趣玩 EV满电开跑”京津媒体...[详细]
-
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开启新空间。《经济参考报》记者获...[详细]
-
内容提要:昨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开园暨天津市航空...[详细]
-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详细]
-
推荐阅读 人民银行报告:52.3%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基...[详细]
-
内容提要: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轨道交...[详细]
-
内容提要:近日,“天河”超级计算机在数据密集型应用...[详细]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严查学区房炒作行为 ...[详细]
-
6月2日,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成立仪式暨战略合作签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