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起付门槛 提高报销比例 取消封顶线 四类人“救命钱”倾斜
内容提要:为进一步统一规范医疗救助制度,优化配套管理和服务,强化托底保障功能,市政府日前出台《天津市医疗救助办法》,医疗救助对象为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低收入家庭成员以及符合本市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天津北方网讯:为进一步统一规范医疗救助制度,优化配套管理和服务,强化托底保障功能,市政府日前出台《天津市医疗救助办法》,医疗救助对象为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低收入家庭成员以及符合本市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低收入人员待遇的本市重度残疾人救助办法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办法》,本市医疗救助坚持全市统筹、城乡统筹,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本市建立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以及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有效衔接、功能互补的医疗救助制度,发挥多重医疗保障制度综合保障、梯次减负功能。 本市医疗救助对象包括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低收入家庭成员以及符合本市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医疗救助对象参加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按规定进行补贴。医保部门为医疗救助对象及时办理参保登记,并维护待遇标识。人社、税务部门按职责做好信息变更、核定缴费等工作。医疗救助对象参加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按照自然年度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待遇,自被确定为医疗救助对象的次月起享受相关医疗救助待遇。大病保险通过降低起付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取消封顶线等方式,对医疗救助对象实施倾斜支付。 医疗救助对象在医疗救助定点医药机构门诊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等报销范围内(以下称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按规定报销后的个人负担部分,按规定比例和限额给予门诊救助。 医疗救助对象在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含门诊特定疾病,下同)发生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以及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部分,实行住院救助,并适度向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人员倾斜。 医疗救助对象年度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以及其他补充医疗保险、住院救助等报销后,累计个人负担部分按规定比例进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并设定救助起付标准和最高救助金额。 医疗救助方式及其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救助金额,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救助基金运行等情况确定并适时作相应调整。市医保部门会同市财政等部门提出具体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本市医疗救助基金来源主要包括市、区财政预算,市、区两级财政按照规定标准安排的医疗救助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提取福利彩票公益金的2%用于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按规定可用于医疗救助的其他资金。(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
-
近日“绎乐趣玩 EV满电开跑”京津媒体...[详细]
-
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开启新空间。《经济参考报》记者获...[详细]
-
内容提要:昨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开园暨天津市航空...[详细]
-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详细]
-
推荐阅读 人民银行报告:52.3%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基...[详细]
-
内容提要: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轨道交...[详细]
-
内容提要:近日,“天河”超级计算机在数据密集型应用...[详细]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严查学区房炒作行为 ...[详细]
-
6月2日,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成立仪式暨战略合作签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