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忙 致富路更广(新春走基层)
初春时节,位于广西、广东、湖南三省份交界处的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万木葱茏、生机盎然。 出县城向南,驱车一个半小时,翻山越岭,便到了大圩镇崇江社区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临近春节,扶贫车间里仍然一派忙碌景象。 绑扎带子、缠绕线圈,把转子和支架组装好固定在定子上,一个拳头大小的马达核心部件就完成了。这样的部件,“85后”瑶族女子邓晨梅一天能组装1000多个。“按件计酬,一般一天能挣100多元。” 这个扶贫车间是江华龙德晟机电科技公司2019年5月建立的。听到消息后,邓晨梅从广东东莞回到家乡,经过面试、培训后上岗,“离家很近,走路几分钟就到,方便照顾老人孩子。” 2019年之前,邓晨梅一家居住在海拔800多米的山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候,老人在家砍竹子、种红薯,邓晨梅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后来县里组织易地搬迁,邓晨梅第一批报名、第一批搬了出来,住上了100平方米的房子。夫妻俩都在扶贫车间上班,很快就脱了贫。 龙德晟机电科技公司是江华县从广东江门招商引进的企业,专门生产绞肉机、搅拌机、榨汁机的小马达,产品供不应求。“就算不接新单,现在手里订单也要干到5月份。”公司董事长徐超说。 距县城那么远,企业为何愿意在安置社区建扶贫车间?徐超解释,公司刚落户不久,如果工厂都建在开发区,职工宿舍、就餐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很多村民喜欢就近就业。于是,公司和县里一拍即合,两个月建一个扶贫工厂,一建就是7家,安置1400多人。 江华县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4.1%。脱贫攻坚期内,全县近12万人实现脱贫。目前,江华县建在各乡镇的小微企业486家,其中省里认定的扶贫车间273家,吸纳1.2万余名群众务工。 “江华县位于三省份交界处,有区位优势。”永州市委常委、江华县委书记罗建华说,“这几年,我们全力构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先后引进规模企业105家,在新材料和电机行业形成了优势,吸纳用工1.5万多人,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开拓了新的空间。”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18日 04 版) (责编: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
近日“绎乐趣玩 EV满电开跑”京津媒体...[详细]
-
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开启新空间。《经济参考报》记者获...[详细]
-
内容提要:昨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开园暨天津市航空...[详细]
-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详细]
-
推荐阅读 人民银行报告:52.3%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基...[详细]
-
内容提要: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轨道交...[详细]
-
内容提要:近日,“天河”超级计算机在数据密集型应用...[详细]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严查学区房炒作行为 ...[详细]
-
6月2日,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成立仪式暨战略合作签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