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快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内容提要:4月3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4月3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对新形势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我们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具有根本的、长远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制度体系建设,到具体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站在更高起点上,我们要增强辩证思维,树立系统观念,提升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当前,我国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和承诺,不仅意味着我国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而且将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总体来看,前期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成效还不稳固,而且在落实“双碳”目标任务中,不同地区在思想认识、发展阶段、经济实力、资源禀赋等方面有一定差距,我们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提升科学性和精准性,最终赢得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尤其需要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发展中的“慢变量”,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中寻求“最优解”,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思想上,从长远看当前、从全局看局部、从整体看部分,转变发展理念,加强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担当意识;要在行动中,严守能源资源消耗上限、生态红线底线和高压线,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就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用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实践,不断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纵深,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原标题:【央视快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
近日“绎乐趣玩 EV满电开跑”京津媒体...[详细]
-
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开启新空间。《经济参考报》记者获...[详细]
-
内容提要:昨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开园暨天津市航空...[详细]
-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详细]
-
推荐阅读 人民银行报告:52.3%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基...[详细]
-
内容提要: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轨道交...[详细]
-
内容提要:近日,“天河”超级计算机在数据密集型应用...[详细]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严查学区房炒作行为 ...[详细]
-
6月2日,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成立仪式暨战略合作签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