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津沽大地 感受蓬勃生机
天津北方网讯:整整一周,我们行走在天津的各个角落。春日的津沽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天津的“小洋楼”闻名遐迩。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五大道街区,汇聚了英、法、意、德、西等各式风貌建筑。 民园广场茵茵绿草映着罗马柱长廊,孩童游乐嬉戏其中;大理道海棠花盛开犹如花海一般,美不胜收;民园西里“赶巷子市集”活动,文创手作人重聚民园西里,每个生活在这里的“老天津卫”一边三三两两地聊天下棋,一边为来来往往的游客指路,讲解周边“小洋楼”的历史。这一幕幕的场景,仿佛穿越了百年,时间流淌,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小洋楼,已成为服务百姓的休闲地。 在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园,高新技术的发展态势让我们眼界大开。能源供给依靠太阳能,“零能耗”“恒温”“恒湿”的“0+小屋”让大家意识到,绿色低碳的生活并不远。 中新生态城从荒滩上崛起,语音家居控制、AI管家服务,居民们已经享受着“智慧型”生活方式。 棚户区改造、弹性供暖、关注“一老一小”、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水平…… 连续多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从文件转化为百姓的笑脸。 难忘杨富兴老人的笑脸。4间平房,总计300多平方米。在天津市河西区南昌路45号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3岁的杨富兴老人切实感受到了家门口养老的便利。 “这儿离家近,步行七八分钟就能到,就餐、健康检查、休闲娱乐一应俱全。”杨富兴说,遇有急事,打个电话,工作人员三五分钟便可上门。 在天津河西区,像这样统一加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牌子的场地已有26个,家门口养老正托起居民稳稳的幸福。 “十三五”时期,天津市民生支出由3255亿元增加至454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5%以上。 在天津市武清区梅厂镇灰锅口村,偶遇天津农学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田淑芬。她帮农户改良葡萄架、进行疏花疏果,单枝留单穗,科学种植后,提高了葡萄质量,也把地表空间打开,地上可套种蔬菜,提高经济效益。经过两年时间,每亩葡萄增加产值20000多元,节省人力80%,农民每人年收入增长15%。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越来越多的百姓正迈着大步走向小康生活。他们讲述着家中可喜变化,正是海河儿女凝心聚力共奔好日子的宝贵记录,也是这座城市决胜小康路上的一座座里程碑。更令我们感动的是,津沽大地上的每个人都是幸福生活的建设者、贡献者、奋斗者。(津云新闻编辑靳永锋) 原标题:行走津沽大地 感受蓬勃生机 |
-
近日“绎乐趣玩 EV满电开跑”京津媒体...[详细]
-
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开启新空间。《经济参考报》记者获...[详细]
-
内容提要:昨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开园暨天津市航空...[详细]
-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详细]
-
推荐阅读 人民银行报告:52.3%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基...[详细]
-
内容提要: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轨道交...[详细]
-
内容提要:近日,“天河”超级计算机在数据密集型应用...[详细]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严查学区房炒作行为 ...[详细]
-
6月2日,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成立仪式暨战略合作签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