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仅4个,京津冀唯一!“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因何“花落滨
好消息! 滨海新区又收获了一份 沉甸甸的国家级荣誉 “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
这份荣誉究竟有多“重”? 首批入选 “科创中国”创新枢纽的城市 仅有4个 广州、嘉兴 天津滨海新区、银川 滨海新区成为 京津冀唯一入选的城市(区) 什么是 “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 按照中国科协此前发布的《“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2021年,中国科协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国家战略,结合建设成效,在试点城市(园区)中打造一批产业聚集程度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创新枢纽城市,旨在提升其创新策源能力,发挥科技资源辐射作用,是助力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2020年6月 滨城获批成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 制定“试点城市(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将试点建设纳入滨海新区“十四五”规划 美丽“滨城”建设重点任务 为此,滨海新区通过实施 科技志愿服务专项行动 新型组织创设专项行动 创新主体培育专项行动 双创载体升级专项行动 产业提升发展专项行动 这五大专项行动 着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 科技经济融合的“样板间”
科技志愿服务: 聚焦企业需求精准施策 累计征集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60余项,中国科协服务团、市科协服务队先后组织70余名专家现场服务企业,围绕信创、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召开专题对接会18场次,先后有15家国家级学会对接服务新区企业30余家。 撮合丹娜生物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海晶集团与中国化工学会与中国药学会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天津港通过与李德毅院士团队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开展深度合作,建成全球首个在传统人工码头上通过智能技术改造实现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天津港码头 新型组织创设: 多项合作形成创新合力 ▲推动“会地区”联动发展: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科技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服务促进滨海新区信创产业发展。 ▲与多家单位及社会团体签署合作协议:中国能源研究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大学、国网(天津)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天津综合能源专家服务站,建立天津市新能源产学联合体;滨海高新区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药学会、“科创中国”开源创新联合体,经开区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签署合作协议,加快将资源、项目、人才导入一线、导入企业、导入基层。 ▲大力发展创新组织:推进企业、高校、院所、学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学会服务站等创新组织,包括推动中国能源研究会与国网(天津)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共建天津综合能源专家服务站并发挥作用等。 ▲探索区域创新协同组织:依托学术共同体、产学联合体等,探索在区域层面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创新组织,开创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技术创新和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如由天津市科协、区科协、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滨海新区民营企业科协、滨海企业家俱乐部发起成立了市服务科技经济融合联合体。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5月19日,“科创中国”开源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开源创新与信创产业发展论坛举办 创新主体培育: 推动“微成长、小变大、大变强” 发挥“科创中国”品牌作用,推动企业登记数据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创新型领军企业库、知识产权数据库“多库联动”,形成“进选一批、入库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的发展态势。 建立“雏鹰—瞪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梯级培育机制。实施分类筛选培育,推动“微成长、小变大、大变强”。 截至目前: ▲在全市385家瞪羚企业当中,滨海新区企业共计138家,占比35.8%。 ▲在全市3557家雏鹰企业当中,滨海新区企业共计1407家,占比39.6%。领军企业和领军培育企业累计108家,科技型上市企业累计达到28家。 ▲全区共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1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7家、国家级工程中心1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8家。 ▲市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68家,其中国家级24家,瑞普生物智创谷、渤化集团等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4家。 ▲市级以上孵化器达到30家,其中国家级15家。 双创载体升级: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双创周、国际双创周、双创大赛、双创论坛、双创公开课等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凝聚创客资源。 联合全国学会组织“202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京津冀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协同发展对接会”“第三届京津智慧医疗创新论坛””高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创新技术及应用跨界对接”等高端论坛、成果对接、专题报告活动20场,参会企业超过700余家。 第一届创青春——滨海新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产业提升发展: 加快实施“四个四”创新举措 全力打造 信创安全 生物制造 融资租赁 先进计算 四大国家级创新产业 加快培育 智能科技 化工新材料 新能源 海洋科技 四大高成长型产业 着力发展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京津冀科研成果研发转化平台 新经济创新平台 军民融合创新平台 四大国家级创新平台 完善 建立一个自主创新发展规划 形成一个完成产业生态 构建一个金融要素支撑 强化一个人才保障 “四个一”支撑体系 加快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 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滨海-中关村的英中石墨烯创新中心
滨海-中关村联汇科技 每一次飞跃发展的背后 是经济的腾飞 是科技的日新月异 更体现了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 给国家、社会注入的强大推动力 随着发展与进步 滨海新区科技经济融合成效显著 信创产业持续领跑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信创产业持续领跑。滨海新区立足信创产业龙头集聚、链条完整基础优势,发挥“科创中国”科技经济融合平台重要作用,围绕“信创滨海”主题,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电子学会等国家队深度合作,依托飞腾和曙光芯片、麒麟操作系统、神州通用、360等,打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架构“飞腾 CPU+麒麟操作系统+安全”PKS 体系,形成“头部企业领跑、大中企业并跑、小微企业跟跑、科研院所助跑”的创新局面,推进我国信创产业从“缺芯少魂”到国产自主可控全产业链发展。目前信创产业营收规模达到400亿元,上下游千余家企业汇聚新区,为促进我国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国内产业大循环的关键环节提供了滨海方案。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依托学会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行业龙头或高增长平台企业等,成立了新能源船舶产业创新联盟、电气装备产业服务科技经济融合联合体、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等创新组织。市科协与市高企协、滨海新区民营企业科协、滨海企业家俱乐部发起成立服务科技融合发展联合体。 市场活力持续释放。牢固树立“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理念,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制定出台《关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为企业提供“专家+管家”式服务,同时进一步减低企业费用成本。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发挥重要作用,为企业院所提供专利导航、专利预审、快速维权、专利运营、知识产权金融、成果转化等多项服务载体。 未来,滨城将依托 “科创中国”科技经济融通平台 探索产学研贯通机制 促进人才、技术、项目等创新要素集聚 全方位服务科技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为美丽“滨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
-
近日“绎乐趣玩 EV满电开跑”京津媒体...[详细]
-
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开启新空间。《经济参考报》记者获...[详细]
-
内容提要:昨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开园暨天津市航空...[详细]
-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详细]
-
推荐阅读 人民银行报告:52.3%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基...[详细]
-
内容提要: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轨道交...[详细]
-
内容提要:近日,“天河”超级计算机在数据密集型应用...[详细]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严查学区房炒作行为 ...[详细]
-
6月2日,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成立仪式暨战略合作签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