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抗风防振,高层建筑都“很拼”
为了抗风防振,高层建筑都“很拼” 在结构设计中,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让建筑物抗震抗风。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处在地震带上,因此抗风是设计高层建筑需主要考虑的因素。 ——张向东 中铁建设集团建筑设计院院长 ◎本报记者 矫 阳 今年5月,深圳赛格大厦多次发生晃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最近网上流传的一份《深圳赛格广场大楼振动原因及防治措施初步分析》提出,该大厦振动的罪魁祸首是位于楼顶的天线,天线在特定风况下产生涡激共振,带动大楼振动不止。 而此前专家给出的结论认为,该大厦上下震颤主要受风影响;其主体结构是安全的,内部结构坚固。 无论是专家给出的判断,还是网上流传的分析结果,风都是造成楼体晃动的影响因素之一。那么,风到底是如何影响高层建筑的?为了抗风,现代建筑设计又作出了哪些努力呢? 高层建筑设计难点是抗风 “在结构设计中,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让建筑物抗震抗风。”中铁建设集团建筑设计院院长张向东说,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在地震带上,因此抗风是设计高层建筑需主要考虑的因素。 张向东表示,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若地面风速显示为5米/秒,相当于3级风,那么到90米高度,风速就可达15米/秒;若高度达300至400米,风力将更大,或超过30米/秒,相当于11级风,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在11级风中,建筑物会怎样?“比如高403米的上海金茂大厦,在设计风荷载(风吹在楼体上引起的载荷)作用下,顶部位移最大可达0.8米。”张向东说:“这个位移一般人难以察觉。” 如果风的振动频率和建筑物自身的振动频率相同,建筑物就会“随风起舞”,这种现象被称为共振。“当共振超过一定幅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甚至形成安全隐患,并且建筑内的人员也会感到不适。”张向东说,在设计高层建筑时,抗风设计必须满足结构的强度、刚度、舒适度、抗疲劳破坏等设计要求,确保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倒塌、开裂,也不会发生过大的位移,以保证结构的安全。 造型、结构和阻尼器联手防抖 张向东介绍,要解决高层建筑抗风问题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建筑设计来说,首先考虑的是选型。摩天大楼截面多为圆形、椭圆形或棱形等,极少用矩形。 “风动实验表明,矩形截面靠近边缘处的风力比中部风力更大,采用更接近流线型的截面,有利于减小边缘处风荷载,进而减小建筑物受到的总风力。”张向东说,比如飞机、高铁的外形都会被设计成流线型,以减小风阻。 其次,要想建造稳固的建筑,离不开合理的结构。摩天大楼的建筑结构,多为下粗上细的锥形结构体型。 “在城市里,离地面越高风速越大,所以这种上小下大的建筑结构体型,可以显著减小风荷载作用下的漩涡脱落和横风向效应。”张向东说。 被网友戏称为“开瓶器”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其顶部采用了镂空设计,有效降低了顶部的风荷载。上海中心大厦则采用扭曲的复杂曲面,进而有效降低了脱体涡流的发生概率。 除了上述选型和结构,为了抗风,现代建筑还采用结构控制的办法,即在建筑物的某些部位设置阻尼器。 阻尼器就是在大楼发生振动时提供阻尼的设备,使大楼的振动变弱,以保障建筑安全,它也被网友戏称为“镇楼神器”。 阻尼器主要有3种形式:第一种是在大楼的支撑柱之间加入一个交叉斜撑,用来减小支撑杆柱的变形,进而减小振动幅度;第二种是在墙体之中加入黏滞材料,利用黏滞材料吸收振动能量,从而让振动变弱;第三种是在建筑物的顶端吊一个质量块,质量块的摆动方向与建筑物的振动方向相反,从而消减振动。 不过,由于安装阻尼器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都较高,据统计全球最高的20座建筑中,只有30%装有阻尼器。 (责编:孙红丽、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
近日“绎乐趣玩 EV满电开跑”京津媒体...[详细]
-
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开启新空间。《经济参考报》记者获...[详细]
-
内容提要:昨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开园暨天津市航空...[详细]
-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详细]
-
推荐阅读 人民银行报告:52.3%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基...[详细]
-
内容提要: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轨道交...[详细]
-
内容提要:近日,“天河”超级计算机在数据密集型应用...[详细]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严查学区房炒作行为 ...[详细]
-
6月2日,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成立仪式暨战略合作签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