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中国文化兴趣更浓了”
日前,由经济日报社和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主办的“设计中国 魅力汉字”展览在雅典扎皮翁宫开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希腊发展与投资部部长安东尼斯·乔奇雅迪斯、希腊教育部秘书长阿波斯托里斯·迪米特罗普洛斯等约400名中希各界人士共同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通过观展,我发现‘安’这个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再到楷书、宋体,字形发生了很多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依旧可感受到一脉相承,事实上中国许许多多的汉字都是如此,几千年来它们在不断变得简洁,浓缩着中华文明的精髓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前来观展的雅典市民克里斯蒂安娜谈到。 “设计中国 魅力汉字”展览聚焦汉字的起源与演变,集中展示汉字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使用场景,讲述汉字在信息化变革中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充分展现了汉字对推动中华文明发展、促进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巨大贡献。 郭卫民在致辞中表示:“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希腊文是西方文明伟大的语言,推动汉字和希腊文携手共同发声,将会是当今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中国和希腊两个古老文明的对话交流和相互借鉴,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中引领风潮、焕发光彩。” “汉字很难,但充满了魅力和神秘感,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写照。今天我带女儿来到这里,就是希望让她能够领略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在展览现场,雅典市民莉迪娜带着女儿通过各类互动活动了解汉字、感受中国。 中国驻希腊大使馆政务参赞王强认为,本次展览是一次两国之间的文明互鉴之旅、连通民心之旅、友谊亲和之旅。 中国和希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这让两国人民天然相亲。汉字为媒,友谊搭桥,这次从万里长城到爱琴海的跨洋文化交流,将成为推动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古国交流对话,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亲切而富有吸引力的情感纽带。 “希腊与中国分别是西方与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传统。看过今天的展览,我们对中国文化兴趣更浓了,也对中国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乔奇雅迪斯表示。 (本报雅典11月5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06日 07 版) 延伸阅读 (责编:李枫、岳弘彬) |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详细]
-
新华社雅温得7月7日电班吉消息:中国政府援助中非...[详细]
-
中新网7月3日电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详细]
-
北京时间6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人选...[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详细]
-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详细]
-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的严...[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15日电综述: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60万...[详细]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1日电 (记者王钟毅)基多...[详细]
-
新华社内罗毕6月17日电题:并肩“战疫”更显中非合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