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相交 成其久远(记者手记)
更多精彩 比雷埃夫斯港,见证着中国与希腊的情感交融和利益交汇。 在比雷埃夫斯港务局总部,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总裁傅承求邀请记者看一看董事局会议室。这间希腊风格装饰的办公室,已有89年历史。除了墙上的两块铜质铭牌里增加了董事会中国董事长和总裁的名字,这里的一桌一椅,包括墙上的装饰画,都没有因中国资本的控股而改变。 几天来,在比港采访,看到的、听到的,总让记者想到这间办公室。它不变的陈设,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走出去”的中企对当地文化、当地民众的理解和尊重。 希腊向海而生,是航海者的国度。当地人的生活,与港口、海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希腊人以此为荣。10年前,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和本国债务危机“三座大山”,让希腊不堪重负。曾经辉煌的比港几乎陷入瘫痪。希腊人心痛现状,渴望重现辉煌,但也担心中国资本的到来,会让他们失去工作。为此,中远海运明确承诺:“比港永远是希腊人民的比港”,“中远人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比港,把比港建设得更加现代化”。 在中希双方的共同呵护下,如今的比港生机无限。海面上,大型集装箱船、豪华邮轮频繁进出;码头上,集装箱拖车快速穿梭;沿着始于比港的中欧陆海快线,装着韩国三星电子产品的集装箱被无缝衔接运往斯洛伐克;修船部,来自意大利巴里港的“幻想号”油轮正在进行维修……一派现代化码头的繁忙景象。 显然,比港人昔日的担心早已抛到了地中海里。在这座中国公司控股2/3的港口,中方管理人员只有23名,而港口为当地人提供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达1万多个。不仅就业机会几乎全部留给了当地,港口的成功运营还让比雷埃夫斯市和周边几个城市增加了不菲的财政收入。“比港永远是希腊人民的比港”,中企信守了承诺,赢得了信任。 比港也迎来了诸多变化。最直观的变化,是比港由一个支线港口,迅速崛起为地中海第一大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从2010年的第九十三位,大幅提升到2018年的第三十二位。最深层的变化,是人们心态的变化。当地人对中国投资的感激发自内心。“当希腊被认为不具有投资价值时,我记不起来除了中国还有谁来?”中远海运集团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商务经理塔索斯·瓦姆瓦吉迪斯的话,道出了当地人的心声。 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中希两国在比雷埃夫斯港项目上的成功合作,再次印证了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基础之上的合作才有可持续性。作为希腊建设重要国际物流中转枢纽战略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支点之一,比港的发展牵动着两国领导人的心,承载着两国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未来可期。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11日 05 版) 延伸阅读 (责编:曹昆) |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详细]
-
新华社雅温得7月7日电班吉消息:中国政府援助中非...[详细]
-
中新网7月3日电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详细]
-
北京时间6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人选...[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详细]
-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详细]
-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的严...[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15日电综述: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60万...[详细]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1日电 (记者王钟毅)基多...[详细]
-
新华社内罗毕6月17日电题:并肩“战疫”更显中非合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