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第一个出版系列哲学社科学术年鉴的国家
人民网讯 11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举办“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学术年鉴评价体系研讨会暨首届年鉴主编论坛”在京举行,会议围绕学术年鉴如何助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如何推动学科建设、如何推动建立学术评价体系等展开研讨。据悉,截止到目前,经整合、恢复、创办,能连续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年鉴系列”产品达30个品种。从世界出版业来看,我国是第一个出版系列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鉴的国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姜辉表示,编撰出版学术年鉴要坚持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学术自觉,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担当精神,在加快构建“三大体系”上有过硬的举措、实质性进展和更大作为;要转变编纂思维方式,认真研究读者对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需要的变化,充分发挥学术年鉴的“镜鉴”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奇表示,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学术年鉴共同开创了以年鉴记录学术的风气,这些学术年鉴对于不同思想进步、恢复与重建学术研究、推动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都起到重要标志和示范作用。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程中,要将学术年鉴打造成分辨学术良莠和展示优秀成果的评价平台。加强策划,开拓思路,创新形式,以新书出版发布会、年度人物优秀成果推介等形式进一步增加年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评价的权威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认为,年鉴对于学科前沿动态的把握和学术单位的交流,都起到非常好的平台作用,高度重视年鉴工作在学科建设当中的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落实中,年鉴也越来越成为学术单位开展评价权竞争的有力抓手。但是,目前,我国的年鉴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进一步提升研究质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建议,要充分彰显年鉴的学术评论功能。设立专题学术述评、十大论文、十大著作等学术活动,这些通过年鉴这个平台,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发挥年鉴评价功能;要充分发挥年鉴的学科支撑作用。完善年鉴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年鉴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学术年鉴在引导学科发展方向、建设学科分支体系、培育学科人才队伍方面的基础性、引领性和带领作用;要持续扩大年鉴的品牌影响力。 与会专家认为,展望未来,随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术年鉴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作出新贡献。
(责编:楚天舒(实习生)、常红) |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详细]
-
新华社雅温得7月7日电班吉消息:中国政府援助中非...[详细]
-
中新网7月3日电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详细]
-
北京时间6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人选...[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详细]
-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详细]
-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的严...[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15日电综述: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60万...[详细]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1日电 (记者王钟毅)基多...[详细]
-
新华社内罗毕6月17日电题:并肩“战疫”更显中非合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