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漫漫“回归”路(记者手记)
大西洋汹涌的海浪,反复拍打着历经沧桑的海岸。曾经的“黄金海岸”上,一座斑驳的白色城堡无声矗立,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过往的屈辱与悲情。 位于非洲加纳的“海岸角城堡”,是当年欧洲殖民者修建的近30座“奴隶城堡”中最著名的一个,被视为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据点之一。如今,一批批来自其他大洲的非洲黑人后裔来到这里“寻根”。回归,已成为这个西非国家今年的热词。 2019年是奴隶贸易400年,加纳政府将这一年定为“回归年”,鼓励全世界有非洲血统的同胞重返祖辈的土地。预计有50万人来参加各种寻根活动。其中,参观奴隶城堡是一项重要内容。1619年8月,有记载的第一批非洲黑奴被运抵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北美大陆(今美国境内)。此后的3个多世纪里,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令超过1500万非洲人被迫颠沛流离、客死异乡。 小心翼翼地走进城堡,里面是一个个长长的黑洞,沿斜坡而下,抵达坑洼的泥地,等眼睛适应黑暗后,才察觉到只有一个极小的透气窗,射入一点微光。仅有150平方米左右的地窖,却能关押400到600个奴隶,他们在这暗无天日的地牢里吃喝拉撒,等待船只押送他们前往“新大陆”。一等就是几个月,可能等来的是疾病或瘟疫,往往贩奴船未到,已有近一半的人死去。地窖里十分闷热,有不少游客呆了10多分钟就已大汗淋漓,想赶紧逃离。 临岸的风浪巨大,远洋的轮船只能停泊在深海,奴隶们要被一艘艘木舟运到大船上。他们走出地牢,终于感受到久违的阳光和大海,却随即开始了一场没有归途的苦难远行,他们踏出城堡的那扇门被称为“不归门”。奴隶贸易已被废止,回归的漫漫长路仍在召唤。1998年,两具分别来自美国和牙买加的黑奴遗骸运回了加纳。从那以后,“不归门”被改为“回归门”。随着众多黑人政治家来到这里参观,这座城堡的知名度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黑人远涉重洋前来拜访,其中有些人根本无法得知自己的祖先来自非洲哪个国家、从哪里被奴役而远走他乡,但“归来”是一份来自血液里的夙愿。踏上这片大陆,因为“我来自非洲!” 联合国将每年3月25日定为奴隶制和跨大西洋贩卖奴隶行为受害者国际纪念日,纽约总部有一座永久纪念碑“回归之舟”。现在加纳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泛非节”,纪念让非洲人民团结起来的泛非主义,以满足散居在外的非洲人重建与非洲大陆联系的需要。2001年加纳通过了《居住权法》,允许所有在美洲有非洲血统的人可以无限期留在加纳。 在“海岸角城堡”博物馆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人知道非洲的救赎时刻何时到来。它就在风中,即将到来。那一天会像风暴一样降临这里。当这一天到来时,所有非洲人都将站在一起”。说这句话的人是马库斯·加维,100年前,他创立黑星航运公司,发起了黑人重返非洲的运动,激发了非洲同胞的自豪感。加纳国旗上那颗黑色的五角星,正是向黑星航运公司的致敬,而加纳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第一个摆脱欧洲殖民主义的国家。加纳国父恩克鲁玛所倡导的“非洲统一组织”,是今天非洲联盟的前身。 如果说“回归”是与过往苦难抗争的征途,而“团结”则是今日非洲崭新的征程。加纳海岸角的浪涛一如既往地汹涌,城堡上的炮台早已锈迹斑斑,而“回归门”外停满了大小船舶,跃跃欲试地准备冲向大海。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1日 17 版) 延伸阅读 (责编:冯粒、曹昆) |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详细]
-
新华社雅温得7月7日电班吉消息:中国政府援助中非...[详细]
-
中新网7月3日电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详细]
-
北京时间6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人选...[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详细]
-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详细]
-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的严...[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15日电综述: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60万...[详细]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1日电 (记者王钟毅)基多...[详细]
-
新华社内罗毕6月17日电题:并肩“战疫”更显中非合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