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专家组:新冠病毒未发生明显变异
2020-02-25 03:02
导读:2月24日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介绍考察组现场调研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
2月24日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介绍考察组现场调研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会上通报: 1、关于对新冠病毒的认识:通过对不同地点分离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证实同源性达99.9%,提示病毒尚未发生明显的变异。 2、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根据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数据以及湖北武汉、广东深圳和广州、四川成都等现场考察,联合考察组对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有以下认识: 一是人口学特征。患者平均年龄51岁,30?69岁患者占77.8%,77.5%的病例来自湖北。 二是动物宿主。目前的研究表明,蝙蝠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之一。 三是传播途径。目前认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已从一些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存在粪-口传播风险。新冠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但在中国这不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四是家庭聚集性。从广东和四川的现场考察来看,78%-85%的聚集病例发生在家庭。 五是密切接触者管理。在广东和四川,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几乎对所有已发现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追踪和医学观察,大约1%-5%的密切接触者实验室确诊为阳性。 六是易感性。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原体,因此,各年龄段人群均对新型冠状病毒没有免疫力,普遍容易感染。 (责编:贾文婷、杨牧) |
推荐文章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详细]
-
新华社雅温得7月7日电班吉消息:中国政府援助中非...[详细]
-
中新网7月3日电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详细]
-
北京时间6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人选...[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详细]
-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详细]
-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的严...[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15日电综述: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60万...[详细]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1日电 (记者王钟毅)基多...[详细]
-
新华社内罗毕6月17日电题:并肩“战疫”更显中非合作...[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