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已复工,订单没问题”
最近,在万里之外的欧洲,有一批中国人从除夕忙到现在,一直没停工。 每年1月到3月是全球展会旺季,一批来自中国的出口制造企业代表都会赴欧参展。近日,在法兰克福春季国际消费品展上,记者采访了这些中小企业主。 特殊时期的参展决心 崔翔勇来自河北的一家会展公司,在展会过年已是家常便饭,但今年的经历尚属首次。“2月3日,我从石家庄出发,一路被测了8次体温,填了3次表格”,崔翔勇扳着指头告诉记者。 旁边展位的吕飞龙也有同感。他来自浙江永康,经营一个铸铁壶厂。春节期间,义乌禁止外地车辆进入,他经过层层检查、测温登记后,才乘坐当地出租车到达义乌机场。 受疫情影响,法兰克福官方原本预计至少15%的中国展商会缺席,但最终结果显示,报名参展的664家中国企业,只有7%没来。 “法兰克福消费品展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参与,是我们这行最重要的展会,一定要来。”河北邢台三厦集团的老总韩光辉,聊起特殊时期坚持参展的决心。他所在的企业主要做铸铁锅,德国某著名厨具品牌的产品均由其代工,一年出口额能达到7000万美元。 “外贸这行的惯例是‘见样下单’。对中国中小企业来说,参加展会花钱最少,效果最好。”崔翔勇介绍,企业主和外国客户一般是2月在法兰克福碰上面,中间经两个月洽谈,4月份客户到广交会再见面,然后参观工厂,订单基本就确认了。 给客户传递信心 “那个坐头等舱过来的人”——这是单磊最近的绰号。 单磊做不锈钢餐具已有30年,70%的订单出口到欧洲。今年,他早早订下青岛经北京到欧洲的航班,疫情发生后,他把航班改成了直飞莫斯科再转机,希望尽量减少在国内的乘机次数,没想到反而更麻烦了。 2月2日上午,飞机从青岛起飞4小时后,空姐通知“即将降落青岛”。原来该航班已被俄方禁止降落,兜了一圈又回到原地。 “当时就买了头等舱改飞北京,从北京去欧洲。我们跟客户打过招呼,一定准时到。”单磊的客户大都是合作十年以上的老客户,每年按时见面已成惯例。 “不能让人觉得中国疫情严重到连生意都不做了。”单磊说。 几经辗转,当单磊飞抵法兰克福时,16箱样品已安放于展馆。往年3个人,一上午就能布置好展位,这次单磊一个人忙到了快闭馆。 接受记者采访间隙,一个拉美老客户来到单磊的展位,二人约上了晚餐。 韩光辉每次来法兰克福,也总要跟德国客户吃饭。“今年也一样,与客户在餐桌上聊得很好。”韩光辉开心地说,“我们也努力给客户传递信心,中国没问题!” 中国企业必能渡过难关 参展第一天只收到一张名片,但第二天就有宜家供货商来询盘,成交可能性很大。”一位中国展商激动地告诉法兰克福展览(上海)公司展会经理杨春。 杨春春节前就到了德国,出差将近3个星期。虽然有些疲惫,但一有好消息,她都会分享给大家。在杨春的朋友圈里,满满都是正能量—— “第二天上午终于开张了,俄罗斯新客户,下了5个柜。” “浙江一家做拖把的企业,自开展日起每天都有客户。” “一家生产便携式缝纫机和针线盒的企业,第二天就接了一个很大的意向单;第三天、第四天都有实际签单。” 开展3天时,单磊已经见了30多个客户,“以往交货期是80天,如果2月17日能复工,基本不会受什么影响”。 湖南一家给宜家、星巴克代工瓷器的老板更是雄心勃勃:“工厂已经复工,给我两个月,订单没问题!” 至于崔翔勇的朋友圈,则贴出一张谈判本照片,3天时间,客户名片已经装满了整个本子。 “一切安好。危机中的机遇是实实在在的。中国的制造企业必能稳步渡过难关。”崔翔勇说。 (责编:杨光宇、曹昆) |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详细]
-
新华社雅温得7月7日电班吉消息:中国政府援助中非...[详细]
-
中新网7月3日电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详细]
-
北京时间6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人选...[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详细]
-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详细]
-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的严...[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15日电综述: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60万...[详细]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1日电 (记者王钟毅)基多...[详细]
-
新华社内罗毕6月17日电题:并肩“战疫”更显中非合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