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从不会忘记向朋友施以援手”
近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临时工作组从柏林出发,驱车近700公里抵达海德堡,将来自中国南京的口罩、抗疫药品和防护服,送给托马斯·拉贝和海德堡市政府。 托马斯·拉贝是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教授,是中国人民熟知的《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的长孙。约翰·拉贝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曾与其他国际友人共同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最多时保护着25万中国难民。 新冠肺炎疫情在德国暴发后,托马斯·拉贝曾因当地药品和防护物资短缺向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求助。使馆立即联系国内,在3月底将浙江省捐赠的第一批药品送到托马斯·拉贝手中。此后,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获悉海德堡大学医院仍需援助,南京市政府迅速筹集了相关物资,并通过江苏省包机运抵柏林。 在这批抗疫物资包装箱上,印着南京大报恩寺塔和海德堡老桥门携手的图案,并写有“南京与你同在”。这也是南京人民与拉贝家族友谊的真实写照。二战刚结束时,德国物资紧缺,约翰·拉贝生活陷入困境,南京人民听闻这一消息后,主动捐款2000美元,并且每月寄送食物包裹给他。收到包裹的约翰·拉贝回信说,南京人民的友好支援使他重新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 如今,拉贝家族又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关爱。“我收到了很多来自中国朋友的问候和包裹。我一切安好,家里有100多个口罩!”托马斯·拉贝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在这个疫情肆虐的特殊时刻,来自中国的馈赠让我再一次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从不会忘记向朋友施以援手。” 海德堡市市政府发表声明,感谢中方为当地医疗机构提供大量防护物资,并表示:“这是海德堡与中国密切联系和友谊的象征。”声明还提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还将为海德堡大学医院再提供一批口罩。 海德堡市长代表莫泽表示,市政府将尽快把物资配发给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做到物尽其用。她说:“同心协力是人类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这次跨越万里之遥的爱心传递,生动诠释了南京与海德堡、中国与德国守望相助、同心抗疫的宝贵精神。” 友谊还在延续。托马斯·拉贝本人一直致力于促进德中友谊,推动两国医学界和史学界的交流,并在中德两地发起成立了3家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他说,居家的这些天,他正在参与撰写和翻译一本关于祖父约翰·拉贝的新书,这是一本多达600页的著作,大约还有4到6周就可以完成。 “我的家族传承着对中国和中国人民诚挚的爱,我的祖父深爱着南京市和南京人民,他一生中最崇高的使命与南京这座城市紧紧相连。我的孩子们也十分珍视与中国的友谊,相信对中国的爱将会在家族中代代相传。”托马斯·拉贝说。 (本报柏林4月25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6日 03 版) (责编:岳弘彬) |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详细]
-
新华社雅温得7月7日电班吉消息:中国政府援助中非...[详细]
-
中新网7月3日电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详细]
-
北京时间6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人选...[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详细]
-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详细]
-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的严...[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15日电综述: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60万...[详细]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1日电 (记者王钟毅)基多...[详细]
-
新华社内罗毕6月17日电题:并肩“战疫”更显中非合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