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被拆穿又来撒谎,美国外交沦为造谣公司?
内容提要:最近,美国有点心烦。6月17日、18日两天,因为弗洛伊德之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就美国人权问题进行了紧急辩论。辩论美国人权,这在联合国,还是首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报 最近,美国有点心烦。6月17日、18日两天,因为弗洛伊德之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就美国人权问题进行了紧急辩论。辩论美国人权,这在联合国,还是首次。 对此,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似乎装作没看见,一天之后,他视频参加了哥本哈根民主峰会。 蓬佩奥不觉得尴尬,发言中对国内的问题只字不提,反倒给中国贴了两个新标签,一个是破坏国际规则,一个是搞胁迫式外交。 这两个标签,真的不是在说美国自己么? 谁在胁迫全球? 谭主细看了蓬佩奥的演讲全文,前面先是铺垫了很多关于中国的“问题”,最后蓬佩奥才说出了真心话:“我希望我将从欧洲听到更多有关中国挑战的公开声明。” 作为执掌美国外交的当家人,胁迫自己的盟友,蓬佩奥已经很拿手了。 先是要挟朋友听话 这次峰会一周前,蓬佩奥针对5G问题,直接让英国表态“美国还是中国?你选一个”,接着还特别附带了一句允诺,英国如果和自己站在一起,将来会在核建设和5G建设上帮英国。 要是不听话,就“耍脾气”惩罚 这次峰会两周前,美国宣布从德国撤出9500名军人。德国可是美军驻欧洲的总部,美国难道真不当世界警察了?想多了,美军只是移防波兰,原因很单纯,波兰给美国提供了20多亿美元,而德国军费开支一直没达到美国要求。 谭主跟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聊起这些,他总结了一个词,巨婴式外交。以自我为中心,别人要无条件满足自己的要求,确实跟美国挺像。 习惯当巨婴,美国正在跟世界渐行渐远。 上个月末,德国直接拒绝了美国的邀请,不会赴美参加G7峰会。默克尔给出的理由是新冠还在大流行,这可能只是留面子。真心话,默克尔在拒绝美国两天前的一次演讲中说的很直白:美国的合作比想象中困难,欧盟与美国在气候变化、贸易和世卫组织上均存在分歧。 这句话暗藏玄机,虽然不长,但把过去几年G7峰会不欢而散,今年G7峰会不想参加的原因全都说了——美国,什么规则都不守。 3年前的G7峰会,美国坚决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拒绝就气候问题表态。 2年前的G7峰会,美国坚决对盟友加征关税,默克尔发出了那张“围攻光明顶”的经典照片。 今年G7峰会之前,德法都还在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团结全球抗疫,一转眼,美国不仅断供还要退出。 事关盟友的事儿,美国不管不问;事关全球的事儿,美国唯我独尊。国际规则随便践踏,美国的规则才是规则。 就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给谭主做了个详细分析: 美国的“退群”行为跟欧洲的世界观是截然相反的,欧洲主张多边主义,主张气候治理,恰恰美国不关心气候变化,这个矛盾分歧不是利益上的,而是深层政治理念上的。 欧洲大陆国家比较含蓄,之前的一些不满会埋在心里,但这次对世卫组织的行为太过了,抗疫的关键时期,美国自私自保也就算了,还要把负责全球公共卫生最权威的机构置于被审判位置。 除了国际组织,美国最爱“审判”的还有中国,尤其是美国自己出事的时候。 谭主翻了翻蓬佩奥的推特,抗议发生以来,提及国内抗议有且仅有一次,而这一次还是在指责中国——“中国利用弗洛伊德进行冷漠的政治宣传”。 ▲《国会山报》报道 今年的G7,原本就是想着再拿疫情说事儿,联合其他国家一起针对中国,无奈愿望落空。这次的民主峰会上,蓬佩奥又开始叫嚣“中国不透明”等论调。 尴尬的是,峰会的创始人,丹麦前首相、前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直接打脸。他执掌的一家民调机构的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53个国家和地区中,92%的民众都认为中国抗疫工作比美国做得好。 巨婴终会不招人待见。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给谭主总结了一个根本原因: 一般来说,外交都是建设性的,但现在美国的外交是破坏性的。 美国道义破产了么? 就在蓬佩奥参加民主峰会的同一天,他在社交媒体上痛骂了一个人,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他评价,博尔顿是个“可悲又危险的叛徒”。 博尔顿其实就是写了一本白宫回忆录,名字叫《涉事之屋》,这本书马上要在23日出版,里面有不少白宫政客的丑闻,其中就有蓬佩奥。 书里说,蓬佩奥在总统面前表现的“言听计从”,实际上觉得“总统一派胡言”。博尔顿爆料,蓬佩奥给自己递过纸条,上面是骂总统的脏话。谭主之前分析过《满嘴谎言的蓬佩奥有三张脸》,这回被他的前同事证实了。 博尔顿曾经在白宫和蓬佩奥一起共事,都是总统的重要幕僚。再想想蓬佩奥的回击,很有意思,他没有否认博尔顿的爆料,而是用了个词“叛徒”,换句话说,博尔顿拆穿的其实是他们圈子里的某种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刁大明长期关注美国内政,他跟谭主分析了美国白宫的圈层政治: “你表现出来对某个议题的感兴趣,那就谈成一个小圈子,而这种感兴趣和谈得来背后可能就是一些价值观偏见。” “偏见”的直接表现是排他性。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统计显示,本届美国政府的白宫高官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达65%,半数以上离职的原因是政府内部的对立和斗争。 就说美国的外交系统,国务卿、国防部、国家安全委员会与情报系统,都是传统美国外交决策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但在最近几年,四个系统有三个都经历了激烈的人事更替。 坚决反对把制裁当作外交手段的前国务卿蒂勒森被辞退,上位的是蓬佩奥;被称为“理性派”的前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黯然离场,上位的是博尔顿。两党议员都觉得能成为现有行政团队中“为数不多的稳定存在”的国防部长马蒂斯也最终被边缘化。 伊核问题上,马蒂斯没被提前告知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在五角大楼成立太空行动军事分支,马蒂斯也直接被绕过。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曾与白宫工作人员有过交流,发现历届美国政府中,外交决策有高度制度化的流程。但这些流程现在都被掀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圈内政客自行组织的会议,邀请谁,什么时候开,都有很大的随意性。 多元意见被偏执观点替代,正常的决策程序被击溃,一小撮极端意见者掌控外交大局并拒绝外来声音挑战。最终留在白宫引领美国方向的,变成了虚伪而冒进的“双面人”。 这样的决策层不会有什么规则可言,也不会有什么道义可讲。对国际规则的随意践踏,对他国的随意霸凌不过是这些投机政客的外化表现而已。 对中国,不停挑起各种事端,对本国的抗议者却冷眼旁观,对自己的种族歧视和人权问题却不闻不问。 对盟友,每天拿着军费等各种手段要挟站队,嘴上说着不想当世界警察,本质上是在为寻求利益最大化,视保护费缴纳情况作出选择。 对国际组织,已经彻底不顾道义,随意退出,无所顾忌。 种种行为,让美国外交官们都觉得尴尬。按照美国前外交官莫莉·蒙哥马利的话说: “今天,对于许多投身外交工作并在海外推广美国价值观的外交官来说,这是一个悲伤和值得深思的时刻。” 道义破产,已经成为刺向美国外交的一把利剑。 原标题:刚被拆穿又来撒谎,美国外交沦为造谣公司? |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详细]
-
新华社雅温得7月7日电班吉消息:中国政府援助中非...[详细]
-
中新网7月3日电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详细]
-
北京时间6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人选...[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详细]
-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详细]
-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的严...[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15日电综述: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60万...[详细]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1日电 (记者王钟毅)基多...[详细]
-
新华社内罗毕6月17日电题:并肩“战疫”更显中非合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