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中国开放空间站是“伟大范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12日在维也纳联合宣布,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国际社会专家对此纷纷点赞,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说,中国开放空间站是一个“伟大范例”。 伟大范例 迪皮波在12日的发布会上说,中国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合作,为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提供使用中国空间站的机会,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范例”。 中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去年5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联合发布合作机会公告,邀请世界各国利用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实验等合作。双方还共同成立项目评估选拔委员会及国际评审专家组,制订选拔工作计划和标准,主要围绕项目科学意义与工程可实现性进行评估。委员会经过两轮审议,最终确定了第一批9个项目。 12日宣布的这些项目来自17个国家的23个机构,涵盖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物理、应用新技术等诸多前沿科学领域。 “这史无前例,令人激动,将给很多没有机会进入太空的国家提供机会。”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前会长、莱斯特大学空间与地球观测研究所所长马丁·巴斯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如此评论。 比国际空间站更国际 巴斯托说,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上虽然也有来自很多国家的实验项目,但这些实验机会通常只限于其合作伙伴,“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化程度虽然很高,但存在局限”。 他认为,中国为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提供使用中国空间站的机会,在促进太空探索与合作方面释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他特别提到太空合作可以提供一种“软”外交影响力,自冷战以来帮助改善了一些国家之间的关系。 中国空间站还将继续开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在支持入选团队实施项目的同时,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紧密合作,进一步完善并发布第二轮合作机会公告。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王群说,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生动诠释了多边主义,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并始终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构建外空命运共同体的鲜活写照。 有益于全人类 美国资深太空记者、新书《月球热:新太空竞赛》的作者莱昂纳德·戴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为中国在太空中建设新立足点的努力鼓掌欢呼,在中国空间站可以开展多种有益于全人类的科学实验。” 他说,在外太空居住和生活极具挑战性,中国在航天方面的能力日益增强,有助于提高人类在近地轨道上活动的安全性,还有助于对月球、火星甚至更遥远太空的探索。 英国萨里大学工程和物理科学学院副院长、萨里空间(卫星)中心STAR实验室负责人高扬教授说:“身为太空科技工作者,我认为国际太空学界将会欢迎在空间站这类复杂项目上开展对话与合作,并将从中受益。”(新华社记者王子辰 赵菲菲) (责编:李圆征(实习生)、刘洁妍) |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详细]
-
新华社雅温得7月7日电班吉消息:中国政府援助中非...[详细]
-
中新网7月3日电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详细]
-
北京时间6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人选...[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详细]
-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详细]
-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的严...[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15日电综述: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60万...[详细]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1日电 (记者王钟毅)基多...[详细]
-
新华社内罗毕6月17日电题:并肩“战疫”更显中非合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