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不容乐观 欧洲继续“咬紧牙关”
截至本周早些时候,英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破5万,12日英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创新高。法国、德国等国12日强调眼下的防疫措施可能延长,呼吁民众遵守规定。此外,11月12日,拥有4000万人口的美国人口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州成为美国第二个新冠“百万州”。 英国 “把感染率降下来很重要” 英国12日报告24小时新增新冠确诊病例33470例,为该国疫情暴发以来最高;确诊新冠病毒后28天内死亡的病例为563例,略低于前一天的595例。 英国卫生部门先前听取专家意见,修改认定办法,只将“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后28天内死亡”的病例认定为新冠死亡病例。按照这一统计标准,英国本周早些时候累计死亡病例突破5万例,排在美国、巴西、印度和墨西哥之后,为全球第五高、欧洲最高。 英格兰国民保健署高级官员斯蒂芬·波伊斯说:“感染率明显在上升,把感染率降下来很重要,是减少死亡病例和医疗系统压力的关键。” 12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英国新冠感染率10月陡增,月末是月初的2倍。由于疫情反弹严重,英国英格兰地区本月5日开始第二轮“封城”,至少持续至12月2日。 欧洲 封锁是艰难而必需的选择 欧洲第二波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多国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为遏制疫情蔓延,封锁仍是一个艰难而必需的选择。 面对汹涌来袭的疫情,德国卫生部长延斯·施潘12日说,今年12月到明年1月的冬季假期,德国人可能无法像以往那样举办大型聚会和庆祝活动。希腊已实施全面封锁措施近一周,短信平台系统数据显示,民众夜间出行申请激增。为避免大批民众外出加剧病毒传播,希腊决定从11月13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宵禁。斯洛文尼亚政府12日决定收紧防疫措施,包括再次关闭非提供生活必需品或服务的商店、暂停公共交通、全面禁止公共场所聚集活动、收紧边境防疫政策等。 此外,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本周发表联合声明,说两家企业合作研发的一款候选新冠疫苗有效性超过90%。但即便顺利得到生产批准,两家企业今年之内生产的这款疫苗也只能供应2500万人。欧洲眼下的抗疫现实不容乐观。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长洛塔尔·威勒说:“今后几个月,我们依然需要咬紧牙关。”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2日在法国巴黎说,各国不应寄望快速的疫苗研发能应对眼下疫情。“欧洲国家正在努力(抗击疫情),病毒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阻止它的办法也没变化。” 美国 专家担忧“节日季”疫情恶化 深陷秋冬季加速恶化的新冠疫情中,美国近日遭遇一个又一个冰冷数据:11月9日,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000万,从900万例升至1000万例仅用了10天。11月10日,美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逾13万例(来自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再刷全球纪录。11月11日,美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逾14万例(来自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再刷全球纪录。美国过去7天平均日增确诊病例数超过12万例,再创新高。11月11日,拥有2900万人口的美国人口第二大州得克萨斯州成为美国第一个新冠累计确诊病例破百万的州。11月12日,拥有4000万人口的美国人口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州成为美国第二个新冠“百万州”。 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起的追踪全美疫情项目最新数据显示,本周全美报告的新增确诊病例超过87.5万例;27个州本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创新高。与上一周相比,本周新增确诊病例上升约41%,新增住院病例上升约20%,新增死亡病例上升约23%。 数据还显示,过去两周美国累计住院病例数几乎翻倍,全美47个州报告住院病例上升,目前累计住院病例数超过6.7万,为疫情暴发以来最高纪录。该项目此前还说,美国近两周新冠住院病例数大幅上升、刷新纪录,表明美国进入了疫情暴发以来最糟糕阶段。 展望未来数周,感恩节和圣诞节接踵而至,“节日季”的美国疫情形势不容乐观。许多专家担忧,节日期间本来就有亲友聚会的传统,公众可能放松警惕,近期如果不能加强疫情防控措施,疫情还将持续恶化。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白宫冠状病毒应对工作组重要成员安东尼·福奇12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尽管对疫苗这一“援军将至”表达了期待,但同时也再次强调,美国民众还是要采取一些“最基础”的措施才能有效应对病毒传播,包括强制戴口罩、避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洗手等,“这些真能带来不同”。 美国部分地区日前开始“升级”防疫措施。比如,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11日宣布,自13日起,纽约州所有酒吧、餐厅、健身房应在晚10点前关门,私人住宅室内聚会人数限制在10人以内;同时敦促民众戴口罩,遵守防疫规定。文并图/新华社 相关新闻 美媒称全球三成航线因疫情消失 新华社电 美国彭博社12日报道,持续数十年的航空业繁荣因新冠疫情戛然而止,不到一年内,全球运营航线消失三成。 根据欧艾吉航空国际公司数据,今年1月底时,全球在营航线共47756条,其中超半数在美国、西欧和东北亚地区;截至本月2日,航线仅剩33416条。 澳大利亚东海岸旅游小镇赫维湾最后一条直飞大城市悉尼的航线新近被“砍”。新加坡航空公司9月宣布取消一条新加坡直飞澳首都堪培拉的航线后,堪培拉与海外的直航航线“全军覆没”。消失的航线不仅侵蚀航空业的经济影响力,还会减少由航空业提供的全球人员流动和社交机遇,而后者带来的损失更难量化评估。 根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等行业组织撰写的《2019航空效益报告》,疫情暴发前,全球航空业提供就业岗位约6550万个,其中超半数与旅游业相关,对全球经济影响力估值达2.7万亿美元。 为弥补国际航线停航带来的损失,不少航企开辟新的国内航线。跟踪航班实时动态的FlightAware网站数据显示,美国国内10月底商业航班运量已超过疫情前一半水平。 新加坡国内市场无可拓展,新加坡航空本周早些时候重启了新加坡直航纽约的世界最长航线。 据主营航空业分析的西留姆公司统计,仅在亚洲地区,本月在营航线中有790条一年前尚不存在,但新增航线远不足以抵消停运的2279条航线。 美国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道格·帕克10月8日告诉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该企业飞往美国13个城市的航班11月底前将停运。除非获得更多政府援助,美国部分地区恐彻底断航。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欧洲、中东和北非旅行旅游业务部门主管迪尔克-马尔滕·莫莱纳尔说,航企会尽力保留能把客流引向较大型交通枢纽的航线,而那些边际利润最小的航线最先被“砍”。“今后几年,一些(利润)超薄的航线没理由继续飞。” |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详细]
-
新华社雅温得7月7日电班吉消息:中国政府援助中非...[详细]
-
中新网7月3日电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详细]
-
北京时间6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人选...[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详细]
-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详细]
-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的严...[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15日电综述: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60万...[详细]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1日电 (记者王钟毅)基多...[详细]
-
新华社内罗毕6月17日电题:并肩“战疫”更显中非合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