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举行“3·11”大地震10周年纪念活动
3月11日是日本发生“3·11”大地震灾害10周年纪念日。当天,日本民众在各地举行活动,悼念灾害遇难者。在东京国立剧场,日本政府举行“3·11”大地震10周年纪念仪式,日本天皇夫妇、首相菅义伟、国会参众两院议长及遇难者家属代表等出席纪念仪式。日本各界纷纷表示应汲取地震灾害应对和灾后重建的经验教训,帮助灾区尽快踏上复兴之路。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截至目前造成至少2.22万人死亡和失踪。受地震、海啸双重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导致发生严重核事故。 大地震后,日本政府设立主管灾后重建及核事故处理的临时机构复兴厅。过去10年间,日本政府投入了32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08.5日元)资金用于灾后恢复重建。截至目前,防波堤、高速公路、港口、居民住宅等硬件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工,2万公顷受灾耕地中的90%多已恢复耕种。 受灾严重的宫城、福岛、岩手等东北三县人口减少和产业空心化问题依然严峻。在“3·11”地震之前,东北三县有570万人,10年间人口总量减少了38万。 日本政府3月9日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将复兴厅的设置期限延长至2031年,今后5年作为第二个“恢复重建期”,重点将放在福岛县。政府将在福岛投入1.6万亿日元,发展机器人和新能源等产业,引导在外地避难的居民返乡,并吸引外地人口移居福岛县。 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善后工作依然是巨大难题。据预测,核电站报废作业还需要二三十年时间才能完成。日本政府此前决定将核废水排放入海,但遭到当地渔民的强烈反对,被迫暂时搁置。目前福岛县捕鱼量只有地震前的17%。 《读卖新闻》近日刊发专题报道称,鉴于灾害多发,日本需要建立以灾害发生前、灾害刚发生后、灾后重建为中心的三层防灾减灾模型。《朝日新闻》指出,应该在学校防灾教育中充分发挥那些被保留下来的地震海啸遗迹的作用。 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和科研机构对本国在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对措施进行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位于地震灾区的东北大学震后成立了灾害科学国际研究所。目前,该研究所正在推动制定防灾领域的国际标准,范围涉及从防灾食品到防灾地图等多个方面。 (本报东京3月11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12日 17 版) (责编:赵欣悦、杨光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详细]
-
新华社雅温得7月7日电班吉消息:中国政府援助中非...[详细]
-
中新网7月3日电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详细]
-
北京时间6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人选...[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详细]
-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详细]
-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的严...[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15日电综述: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60万...[详细]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1日电 (记者王钟毅)基多...[详细]
-
新华社内罗毕6月17日电题:并肩“战疫”更显中非合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