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世界遗产保护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是研究中国乃至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遗址,申遗成功表明其文化价值得到世界高度认可,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在巴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久前,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和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在景峰看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体现了中国加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决心,也有利于推动濒危物种的保护。” 中国于1985年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从1987年首次申遗成功至今,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积极参与世界遗产多方面事务,遗产申报与保护逐渐走向成熟。”景峰表示,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连续十多年获得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遗产领域实行申报限额制以来,唯一一个文化遗产申报连续成功的国家。 景峰认为,中国申遗项目的规模和主体不断扩展,同时积极尝试新类型遗产申报,关注活态遗产的保护管理和遗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带动作用,以文化景观、遗产线路、遗产运河为代表的特殊类型遗产显著增长,将中国多元文化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令景峰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6月,由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申遗成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化领域的重要成果,使该项目不再限于遗产保护的范畴,也成为地区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景峰表示,多年来,中国参与的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与众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出台了多份遗产保护和修复的国际性文件,在世界遗产保护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中国为世界遗产保护作出重要贡献,在该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景峰说,期待中国继续加强同各国的广泛合作,在遗产保护和应用方面,积极分享自身成功经验,这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巴黎电)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27日 0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详细]
-
新华社雅温得7月7日电班吉消息:中国政府援助中非...[详细]
-
中新网7月3日电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详细]
-
北京时间6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人选...[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详细]
-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详细]
-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的严...[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15日电综述: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60万...[详细]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1日电 (记者王钟毅)基多...[详细]
-
新华社内罗毕6月17日电题:并肩“战疫”更显中非合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