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上的胶片盛宴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的心上……”伴随着优美的旋律,镜头垂直拉起,老年益西趴在丈夫加措胸前,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影片结束了。电影院里没有散场的嘈杂,清丽悠扬的歌声仿佛还回荡在耳边,灯光亮起时,不少观众快速拂去脸颊的热泪。在今年举办的首届沙姆沙伊赫亚洲国际电影节上,中国导演谢飞执导的藏语影片《益西卓玛》深深触动了埃及观众的心灵。 “益西”在藏语里是智慧之意,“卓玛”则是藏族对女子的称呼。影片将镜头对准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以诗情画意的故事、壮美辽阔的景色和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为背景,用插叙与倒叙相结合的方式描绘了女主角益西卓玛罗曼蒂克的青春时光。影片根据扎西达娃原著小说改编,通过益西卓玛的经历展现西藏社会和民众生活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中的变迁。在讲述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展现了雪域高原的美景和人们对信仰与生命的思考。 《益西卓玛》是导演谢飞的电影作品,曾于2000年在国内上映。一部近20年前的中国电影为何能在海外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这首先源于影片展现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时代虽更迭变迁,但影片中祖孙三代面临的生老病死、婚恋等人生问题却依然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谢飞表示,优秀影片要兼具“共同性”和“差异性”,既要反映人类共同的情感追求,也要具有本民族的独特性。正因此,艾因夏姆斯大学学生马哈茂德在观影后说:“益西卓玛的爱情故事让我感动。中国具有多元文化,影片帮助我了解了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民众生活。” 对于中国电影如何融入世界,谢飞认为,中国电影“走出去”不能着急,导演首先要立足国内,先拍出让本国观众爱看的电影。无论是立志于拍摄艺术电影或商业电影的导演,都要将提高电影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安于清贫,不以票房和大奖为目标,扎扎实实拍出有艺术价值的影片。同时,除了本身质量高外,还要有好的载体,两者缺一不可。《益西卓玛》能够走进埃及,谢飞说,这要感谢数字技术激活了影片的生命力。以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为例,2017年,中国电影集团为文化中心量身定做了2K数字电影放映厅,开放至今,已经放映了《绣春刀》《唐人街探案2》《十二生肖》等近30部故事片、纪录片,拥有了一批固定的埃及粉丝。 电影作为中国与埃及间开展人文交流的载体,以更广泛的视角展示出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国的优秀文化和普通中国人的情感生活,进一步打通了丝路两端文化交流的脉络,促进民心相通。近年来,中国电影通过多种形式在海外落地,在当地电视台、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和电影研究机构纷纷上映,以更加生动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 在去年的“埃及中国电影展”上,《狼图腾》《旋风女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中国影片掀起了一阵“中国风”,街头巷尾的热议让中国电影成为当地人茶余饭后的一道“文化大餐”。同时,埃及国家电视台在每周五晚播出一部中国电影,连播7周,又为中国电影圈粉无数。 记得那时一到周末,住在开罗的朋友侯萨姆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电影的放映。“每周一部中国电影,实在不过瘾!”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成龙主演的《十二生肖》,尤其对其中的中国功夫打斗场景赞不绝口。他常感慨,没有中国电影的周末,还真有点不习惯。 此时,中国电影在埃及的文化名片已经打响,丝路上的饕餮盛宴已悄然开启……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04日 07 版) (责编:袁勃) |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详细]
-
新华社雅温得7月7日电班吉消息:中国政府援助中非...[详细]
-
中新网7月3日电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详细]
-
北京时间6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人选...[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详细]
-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详细]
-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的严...[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15日电综述: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60万...[详细]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1日电 (记者王钟毅)基多...[详细]
-
新华社内罗毕6月17日电题:并肩“战疫”更显中非合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