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家发现最早的爬虫化石
2019-09-10 08:45
导读: 新华社南京9月5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古生物学者合作,在中国三峡地区新发现一种生活在约5.5亿年前的爬虫化石。这是迄今确切已知最早的可以主动运动、身体分节且两侧对称的动物,类似现在的沙蚕、蜈蚣等爬虫。研究人员根据发现地,
新华社南京9月5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古生物学者合作,在中国三峡地区新发现一种生活在约5.5亿年前的爬虫化石。这是迄今确切已知最早的可以主动运动、身体分节且两侧对称的动物,类似现在的沙蚕、蜈蚣等爬虫。研究人员根据发现地,将这种新发现的动物命名为“夷陵虫”。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5日刊发在科学期刊《自然》上。 夷陵虫化石发现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自2013年开始,科研人员用了近5年时间,对这些化石进行详细研究。从形态上看,夷陵虫体长可达30厘米以上,身体呈长条形、两侧对称,具有明显的身体分节,也具有了前后和背腹的区别。更奇特的是,科研团队发现的一部分夷陵虫标本,与它们的爬行印记保存在一起,这生动展现出了行进中爬虫的“最后时刻”。科研人员认为,夷陵虫可能是一类生活在远古海洋中的环节动物或节肢动物。 “对称、分节、运动,这些重要的进化特征,在5.5亿年前第一次同时‘装配’在夷陵虫身上。动物运动能力的产生,标志生物产生了主动改造环境及生态的能力。两侧对称和身体分节的出现,也促使动物趋向定向运动,开始生理分工。”参与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哲说。 (责编:楚天舒(实习生)、杨牧) |
推荐文章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详细]
-
新华社雅温得7月7日电班吉消息:中国政府援助中非...[详细]
-
中新网7月3日电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详细]
-
北京时间6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人选...[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详细]
-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详细]
-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的严...[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15日电综述: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60万...[详细]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1日电 (记者王钟毅)基多...[详细]
-
新华社内罗毕6月17日电题:并肩“战疫”更显中非合作...[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