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安徽科技创新
中国电科38所完全自主研发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魂芯二号A”,在一秒钟内能完成千亿次浮点操作运算,将为我国建立自主体系高端DSP产品谱系奠定坚实基础。 有“人造太阳”之称的世界首台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能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 2019年4月,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开馆运营。参观者在“量子隧道”中感受科技魅力。 安徽创新馆外观。 马钢生产的动车组D2动力车轮和动车组D2非动力车轮已经通过CRCC产品认证,中国高铁由此穿上了马钢“跑鞋”。 安徽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生产出世界最薄的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建设的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战略科技支撑。图为设施模型。 国产超导质子治疗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降低肿瘤治疗成本、促进质子治疗普及提供了中国解决方案。 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模型。 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科学岛,承担建设了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部分学科方向已处于国际领先方阵。 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升空,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全球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成功下线…… 安徽原创、安徽首创。这些被誉为“国之重器”的重大成果,带着安徽科技的创新密码。 在看得见的高科技成果背后,还有这样一组数据:安徽吸纳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3年超过输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83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方阵,近一年实现科技产业化应用超过70%…… 聚焦科技最前沿,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迈进。下好创新先手棋,安徽正全方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科技创新,已成为江淮大地一张名片。 ——编 者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24日 11 版) 延伸阅读 (责编:牛镛、岳弘彬) |
-
...[详细]
-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9日召开...[详细]
-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详细]
-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光荣的时刻! 7月1日,习近...[详细]
-
推荐阅读 共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校园防线 本报北京...[详细]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学习进行时】7月1日,庆祝中...[详细]
-
【学习进行时】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详细]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29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如一...[详细]
-
推荐阅读 喜讯!气象卫星风云四号B星成功获取首批高...[详细]
-
内容提要:6月25日下午,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添阳社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