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这样“变现”(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的山头一片绿意盎然。郁郁葱葱之中,米洋村村民陈勇世在自家竹山上干得正起劲。中村乡是小有名气的竹乡,陈勇世一家70余亩竹山,是保障生计的钱袋子。 顶着日头,陈勇世与妻子来到竹山忙碌。“现在,正是竹林施肥除草的季节。养护得好不好,关系到冬笋甚至来年春笋的产量。”他说。 让陈勇世为之忙碌的竹山,两年前却曾让他陷入两难。“都说靠山吃山,可在以前,竹山的基础条件很差。不利用,可惜了自家这几十亩山地;想利用,手头又没有余钱做投入。” 变化发生在2017年。“村里的合作社告诉我,现在自家的竹山也能申请低息贷款了。”陈勇世说,“福林贷,带福来”的宣传标语让他印象深刻。 陈勇世口中的“福林贷”,正是三明市创新推出的林业金融普惠产品。 “之前,由于林业资产评估难、监管难、处置难,金融机构想贷却不敢贷,广大林农需要贷款却贷不到。”三明市林业局局长刘小彦说。创新模式下,由村委会牵头设立村级合作社,贷款林农按一定比例交缴保证金。贷款时,合作社提供担保,林农则以林业资产作为反担保。 “打开资源变资本的通道,关键在于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刘小彦认为,村级合作社熟悉林地资产与贷款人情况,在源头把关;正反担保机制为金融机构提供双重保障。 “简单,快速,便捷!”顺利拿到10万元贷款的陈勇世这样评价,“以前贷款,至少需要两个担保人,手续还十分繁琐。这次通过合作社,提供林权证等材料,不到3天就拿到了资金。” 立足普惠性原则,“福林贷”的贷款月利率由传统的8.7‰降至5.9‰,如果用于林业生产,每年还可再享受3%的贴息。 “拿到贷款,唠叨了好几年的机耕路终于有钱修了。”陈勇世说,“以前挖笋肩背手提,产季要雇五六个人,每天不过百来斤;现在农用三轮车开到了竹山上,一车运下来就是近2000斤,人力也少了一半。去年一年,家里就收了5万多斤鲜笋。” 林地“变现”、绿里淘金,如陈勇世一样,越来越多的林农享受到创新红利。截至今年3月底,三明“福林贷”已授信13.6亿元,实际放贷11.6亿元,惠及1403个村、10942户林农。 “除了‘福林贷’,我们还创新了林权按揭贷款、林权支贷宝等多种产品,进一步促进林业发展、生态保护与林农增收的多方共赢。”刘小彦表示,受益于一系列金融创新,绿水青山正加快迸发出产业活力。2018年,三明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074亿元。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01日 01 版) (责编:袁勃) |
-
...[详细]
-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9日召开...[详细]
-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详细]
-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光荣的时刻! 7月1日,习近...[详细]
-
推荐阅读 共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校园防线 本报北京...[详细]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学习进行时】7月1日,庆祝中...[详细]
-
【学习进行时】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详细]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29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如一...[详细]
-
推荐阅读 喜讯!气象卫星风云四号B星成功获取首批高...[详细]
-
内容提要:6月25日下午,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添阳社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