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好玩、好酷、好用——看新华网如何以内容创新为抓手做好两会报道
好看、好玩、好酷、好用——看新华网如何以内容创新为抓手做好两会报道 全国两会是每年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的两会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推迟,备受关注。作为全国两会重大活动网络直播出口、面向网民提供重大权威信息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新华网牢牢抓住内容这个根本,在创新文风、语态、样态上发力,突破常规、不落窠臼,以全新的“打开方式”为网民烹制好看、好玩、好酷、好用的“新闻大餐”,在众多媒体报道中脱颖而出,也为这不平凡的2020年全国两会书写了新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让报道更好看!为网民带来全新体验 全国两会蕴含着严肃议题,意义重大。今年两会适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承载着万众期待,肩负着重要使命。如何让网民爱看、想看,是媒体在两会这一重大政治活动的报道中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新华网紧紧抓牢这一重要任务,以创新创意思维推动内容呈现更加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让意义重大、内涵深邃的好内容成功“飞入寻常百姓家”,影响全球亿万网民。 打造重磅微视频,让好内容看得见。今年两会,新华网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政府工作报告等重大主题,提高站位、深挖内容,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金句巧妙融入可视化作品中,打造系列重磅微视频。从两会预热报道开始到两会结束时止,相继推出《风雨无阻》《决战倒计时》《洪流》《法治的信仰》等作品,用精心的构思、精彩的画面、惊艳的特效、精准的表现把重大主题融入视频化表达中,成功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作品总访问量超过5亿,不少网民表示“在赏心悦目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应用视觉新形式,让好内容更耐看。今年两会报道中,新华网创新表达方式,推出重磅微电影《小小的口罩、大大的中国》、动画微视频《葫芦娃、张楚岚、灰太狼……摊上事儿了!》、手绘长图《这家人上“热搜”了!》、实物手绘《跟着总理报告去这座城,看看不寻常的2020》等故事性、画面感强的作品,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民法典草案等民生主题,将多种视觉呈现形式创新应用在新闻报道中,给网民独特的阅读体验,在各新闻平台和终端产生了刷屏之效;推出的两会“心语”系列网评采用“海报+微评”的可视化表达传递代表委员心声,回应舆论热点和社会关切,累计转载量超过2000家。 打造融媒态专题,让好内容融呈现。为全面聚合展示两会全媒体报道,新华网此次推出了以“风雨无阻 奋勇向前”为主题的大型多语种融媒体专题,下设“总书记专区”“现场零距离”等9个一级栏目、30余个二级栏目,并推出英、西、法、俄、阿、日、韩、德、葡等九个多语种专题,在手机端和客户端同步呈现。在版面设计和安排上,专题着力突出科技感,创新性开设了“媒体大脑”“5G富媒体”“AI热力榜”等版块或专区,还根据两会进程将相关版块内容逐步全面展开,并增添了智能语音播报功能,以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专题总访问量超过2亿。 通过“借嘴说实话”,让好内容传得开。此次两会报道中,新华网重磅推出英文微视频专栏“中国100秒”,围绕复工复产促经济发展等主题,综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相关部署、外国专家的评价与回应,通过外籍主播出镜口播对外宣介两会议题;打造“大使看中国”系列专访,邀请俄罗斯、巴西等11位外国驻华大使就中国疫情防控世界贡献、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等问题发表看法,通过“借嘴说实话”,传播放大友华声音,增进国际社会理解认同。报道被推送至美国合众社、英国《经济学人》、英国《独立报》、德国《焦点周刊》、法国《世界报》、西班牙《世界报》、俄罗斯《观点报》、葡萄牙《新闻报》、埃及《华夫脱报》和韩国《东亚日报》等海外主流媒体网站,做到了精准落地,成功实现了让好内容传出去的目标。 让报道更好玩!带网民一起“走进”两会 今年两会情况特殊,现场采访记者人数大幅缩减,新华网为此积极谋划,想方设法通过全媒体报道实现与网民“强连接”,在两会报道中打通网页和屏幕的隔膜,让媒体和网民互动起来,在互动中深化对两会重要议题的感知,通过“乐交互”、“强交互”和“巧交互”,不断增强报道的渗透力和感染力,让网民产生了“看新华网报道犹如追剧”的感觉。 “强交互”。今年两会报道中,新华网侧重在交互性上发力,推出的交互短视频《指尖上的报告》,以“小清新、强交互”带给网民又一次惊喜。产品通过拟物手法将报告中的重要内容打造成剪纸艺术风格的互动立体书,融合“生物感官模拟”“分支剧情选择”等先进交互手段,网民通过边浏览边交互,在指尖滑动间理解报告核心内容,收获全新阅读浏览体验。产品推出后参与互动人次超过7100万,为推动交互短视频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广泛应用进行了积极探索。 “巧交互”。让网民动动手指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较高的创意策划能力。此次两会报道中,新华网创造性推出《这10道题,习近平给出同一个答案》,围绕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人民”,创新采用考卷填空的形式与网民互动,总访问量1.1亿;围绕民法典草案推出的交互H5《这个案子怎么断???民法典草案@四大名著》将民法典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条与四大名著里大家耳熟能详的桥段结合起来,通过答题测试的形式普及民法典知识,总访问量超过1000万;推出的创意交互产品《这是一封来自北京的请柬》,向网民发出关注两会诚挚邀请。产品创意独特、交互性强,左右滑动打开请柬的互动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推出后受到广大网民点赞,网民纷纷留言“我在XX省,祝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报道在新华网内各端口总访问量超500万。 让报道更炫酷!推动技术创新为内容赋能 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网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报道领域应用,让技术为内容赋能,打造的人工智能产品《5G+AI声像分析,掌声里的“共振时刻”》,引发业界学界的高度评价,报道访问量超过1亿。 报道首次采用AI声波分析技术对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委员的37次掌声进行了超过300个声音切片精准分析和160个能量值分析,形成关于掌声的密码图谱。比如,报告中第二部分“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在会场赢得了11次“最密集的掌声”,其中当总理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时共有3次掌声如潮,对背后深意的解读是:“直面难题的实干决心”“铿锵有力的务实承诺”“迎难而上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作品还通过“能量值最高的掌声”“最受关注的掌声”“持续时间最长的掌声”等不同维度,全面挖掘和解读并呈现了掌声背后蕴含的深长意味。以掌声代表民声,以掌声反映民意,掌声阵阵响起,是报告与民意的同频共振。新华网借助技术创新,运用数字可视化技术对报告实现了精准呈现,真正做到了让政府工作报告“所听即所见”。 两会期间,新华网还利用自主研发的新华睿思大数据平台,推出“2020年两会热点调查”,以平台获取的涉及两会的大数据为基础,借助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先进技术,筛选出网民关注的20个两会热点话题,并组织网民投票,互动人次超过6000万;推出大数据H5产品《睿思有画说》,基于平台采集的大数据独家打造“大数据沉浸式长图”产品,对各地网民关注的两会热点进行动态分析,并与手绘各地地标名胜背景画面融合呈现,总访问量超过7500万;推出《小睿看会|民法典草案有看点》《小睿看会|政府工作报告,这么看!》等6期产品,借助大数据平台对网民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民法典等信息进行分析解读,展现大数据视野下网民如何“看两会”,总访问量近800万。 在此次两会报道中,新华网始终注重技术、内容和渠道的融合,将内容作为核心和根本,让技术和渠道为内容服务,运用技术让新颖的内容更好看,让内容的传播更有力。 让报道更好用!使两会信息服务网民日常生活 两会上透露的信息和内容与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对媒体来说,如何运用报道资源,让网民在了解会议内容的同时,也能快速、便捷、有效地接受信息服务,从而实现新闻信息价值的最大化,成为摆在媒体面前的一项课题。 此次两会报道中,新华网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民法典草案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政策和法律,运用动漫、短视频、长图、图解、数据分析等多种形式,推出了一系列“花样解读”的融媒体产品。网民纷纷反应,这些产品就像生活中的宝典一样,值得反复研读、悉心收藏。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网发挥创新创意思维,引领网民一起巧读、智读、视读、深读报告。先后推出《这个内部工作群,被“曝光”了!》《5G+AI声像分析,掌声里的“共振时刻”》《指尖上的报告》等,并围绕报告中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组织访谈、专访、评论等,第一时间对报告进行权威深入解读,在全网率先推出《专家连线:解读为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未提GDP增长目标》、“解读两会”系列访谈之《张立群解读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热点关切》、读懂“特殊的两会”系列网评之《这份“难”我们一起攻克》等,充分发挥了对报告内容解读“一锤定音”的作用。 特别是围绕报告内容推出的手绘长图《这家人上“热搜”了!》,以漫画的形式和第一人称自述的叙事方式,讲述报告中提到的惠民政策将给“老李”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改变等等,报道深入浅出,被一些网民称为“可以放在手边供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参考的工具书。” 围绕民法典草案,新华网连续推出“100秒漫谈斯理”之《全方位护“你”有法可依》《“你”的遗产谁来继承?》《“家和”不只是家务事》等7篇创新产品,针对民法典中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用动画形象、网言网语解读网民身边的“法律事”,总访问量超过1500万;推出系列图解《关于物权,民法典草案这样说》等6篇,对民法典草案进行可视化呈现并辅以专家评论,及时回应网民关切;推出《“财经翻译官”眼里的民法典:什么是“典”?》等,通过报道让网民在喜闻乐见中接受法治教育,有网民留言称,这样的普法太吸引人了。 “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新华网两会全媒体报道牢牢把握“内容”这个根本,把做好“内容”这篇文章作为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内容进行议题设置创新、样态语态创新、技术渠道创新,趟出了一条以内容创新撬动全面创新的新路子,同时也为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文/岳瑞芳)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
-
IT之家7月9日消息据WPS官方宣布,在WPS移动版十周年之...[详细]
-
王毅出席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成立5...[详细]
-
当地时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详细]
-
IT之家7月7日消息 EA在今年2月份以12亿美元收购了《F1...[详细]
-
IT之家7月3日消息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详细]
-
北京时间7月1日晚间消息,据报道,亚马逊今日宣布,将...[详细]
-
IT之家7月7日消息 小米公司上个月宣布成立MIUI先锋小...[详细]
-
@九派新闻消息,日前,在社交媒体上,美团员工被曝通...[详细]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为迎...[详细]
-
IT之家7月1日消息 外媒onMSFT报道,虽然这可能会让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