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后 他成了传承人
内容提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梅子镇,有着“唢呐、大号”之乡的美誉,而家住宽裕村波艾村民小组的王兴友就是唢呐、大号的传承人之一。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梅子镇,有着“唢呐、大号”之乡的美誉,而家住宽裕村波艾村民小组的王兴友就是唢呐、大号的传承人之一。 王兴友一家三代人都会吹唢呐,耳濡目染,他也深深喜欢上了这个乐器。此刻的他正坐在新建的住房前,与弟弟王兴仁一起学习唢呐调子,研究做芦笙。他感慨地说,现在日子好了,终于可以有空闲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原来,在脱贫攻坚之前,波艾村民小组是一个交通闭塞的小山村,大山、大河阻挡了人们探寻外界的道路。村民文化水平低、思想落后,住着茅草房、叉叉房,种的玉米、小麦食不果腹,更谈不上发展。随着脱贫攻坚号角吹响,波艾村民小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阔的水泥大道直通家门口,摩托车、小轿车在村寨里自由行驶;自来水管直接入户,一拧水龙头,水流哗哗;整洁明亮的新居,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家旁的果树挂满坚果、芒果、咖啡,厩舍里养着待出栏的猪鸡鸭,一幅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图正清晰展现。 王兴友一家因为缺技术、缺资金、子女上学等困难被评为建档立卡户,通过几年的帮扶,新房建起来了,产业发展了,孩子上学方便了,更值得骄傲的是,父子两人在2019年申请成为了县级“唢呐、大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责任和义务使他有了学习的动力。在梅子镇,除了唢呐,芦笙、三弦也是男女老少信手拈来的民间乐器,王兴友不仅唢呐吹得好,还会制作芦笙。他做的芦笙体型轻巧、声音洪亮浑厚、使用年限长,很多人慕名而来,每支芦笙300—500元不等。平时,三五好友在一起酒过半酣也会吹着跳上几调《二折歌》《顺江边》。农闲时,寨子里的文艺队时常聚在一起研究曲谱、歌词,大山深处时常飘出动听的唢呐、芦笙调和村民欢快的“啊叔寨”。 王兴友说:“党的政策好啊,不仅帮助我家脱了贫,让我的爱好有了用武之地,而且还给我增加了一份收入。我一定努力学习更多技巧,把唢呐吹出大山。” 生活富裕了,群众的娱乐文化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梅子镇也致力于挖掘、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每年面向群众举办多期民族舞蹈和唢呐、芦笙、三弦等乐器培训,举办民族民间运动会、文艺舞蹈大赛等,呈现出歌舞升平、民族大团结的繁荣景象。 原标题:脱贫后 他成了传承人 |
-
IT之家7月9日消息据WPS官方宣布,在WPS移动版十周年之...[详细]
-
王毅出席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成立5...[详细]
-
当地时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详细]
-
IT之家7月7日消息 EA在今年2月份以12亿美元收购了《F1...[详细]
-
IT之家7月3日消息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详细]
-
北京时间7月1日晚间消息,据报道,亚马逊今日宣布,将...[详细]
-
IT之家7月7日消息 小米公司上个月宣布成立MIUI先锋小...[详细]
-
@九派新闻消息,日前,在社交媒体上,美团员工被曝通...[详细]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为迎...[详细]
-
IT之家7月1日消息 外媒onMSFT报道,虽然这可能会让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