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及接种情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本报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申少铁)2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我国开始对部分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生鲜市场、交通运输、医疗疾控等工作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我国布局了5条技术路线,同步推进疫苗研发工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截至12月2日的统计,目前我国有15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5款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已经涵盖我国布局的所有技术路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说:“在全球,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疫苗我们是最多的,我们国家新冠疫苗的研发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郑忠伟表示,在紧急使用新冠疫苗过程中,有6万多名疫苗接种者去过境外高风险地区,没有严重感染报告。有关疫苗的有效性数据,还有待Ⅲ期临床试验终点或中期揭盲结果分析。但Ⅰ期、Ⅱ期的临床试验数据提供了一些有效性的参考指标,如中和抗体等,能够显示我国新冠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详细介绍了疫苗接种后发挥作用的免疫机理:新冠疫苗能够特异性识别侵入的病原,形成免疫记忆,在遇到相同病原时便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原,达到预防效果。“如果有接种疫苗的机会,公众要应种尽种。”王华庆说,新冠疫苗发挥作用的主要时间是在接种疫苗第二剂次的两周后,会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同时,疫苗保护效力和疫苗的接种率有很大的关系,当人群中的接种率达到非常高的程度时,免疫屏障就建立起来了。 哪些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接种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接种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王华庆表示,在接种新冠疫苗前,公众应当首先了解疫苗说明书中的事项,包括禁忌内容与其他注意事项。同时要了解接种流程,具体包括当地接种点的预约方式、接种准备等内容。王华庆提示,不建议发热患者、慢性病发作期患者、急性病发作患者、孕妇等群体接种新冠疫苗。 由于新冠疫苗研发时间较短,还没有针对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的研究结果,无法确定同时接种两种不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以及免疫效果。因此,王华庆不建议同时接种两种不同类型的疫苗。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2日 02 版) (责编:岳弘彬) |
-
IT之家7月9日消息据WPS官方宣布,在WPS移动版十周年之...[详细]
-
王毅出席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成立5...[详细]
-
当地时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详细]
-
IT之家7月7日消息 EA在今年2月份以12亿美元收购了《F1...[详细]
-
IT之家7月3日消息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详细]
-
北京时间7月1日晚间消息,据报道,亚马逊今日宣布,将...[详细]
-
IT之家7月7日消息 小米公司上个月宣布成立MIUI先锋小...[详细]
-
@九派新闻消息,日前,在社交媒体上,美团员工被曝通...[详细]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为迎...[详细]
-
IT之家7月1日消息 外媒onMSFT报道,虽然这可能会让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