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再好,也不能“一刀切”
日前,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工委公布《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下称《条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其中明确,公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日常生活时,不得强制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网络预约等智能技术,在各类老年人日常生活场景中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 科技改变生活。近年来,智能技术如一股强劲新风,吹向方方面面。仅以智能手机来说,老年人“触网”早已不是新鲜事了。动动手指,在家可知天下事;面对镜头,记录个人的日常生活——从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到直播、网购,一部手机让不少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得。B站最高龄的视频博主江奶奶、火到海外的阿木爷爷,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当然,不可否认,智能技术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带来困扰。手机支付无处不在,可用现金的“场景”越来越少;预约就医早已普及,现场挂号变得不易;公交线网愈发“密集”,可没有“健康码”还是上不去……所有这些,让不少老年人犯了难。 怎么办?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强调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条例》正是积极贯彻、主动落实之举。广州,一座超大城市,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口多。此外,作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广州是新技术、新应用争相落地的“热土”。这也意味着,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保留,绝不意味着“倒退”。说到底,技术是为人服务的。而服务,必然要以满足需求、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落脚点。至于采用哪种方式、是否使用智能手段,只是形式问题。如果因为形式而给部分“用户”添堵,这无疑得不偿失。眼下,《条例》明确,电力、水务、燃气、通信、公共交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等公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要保留传统服务方式。保留,可能意味着人力、时间等投入。各部门各机构必须意识到,智能化再好,公共服务也不能“一刀切”。确实,自助设备看起来高端酷炫,远程办理高效便捷,但它们并非与传统服务方式水火不容。保留,就是要提供多种选择,兼顾不同群体。这绝不是退步,而是进步。 保留,提升城市温度。“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是人的聚合,不同群体需求不一,习惯各异。站在城市治理的角度,近年来我们一再强调精细化。而精细化,就是要直面不同群体的需求,考虑不同人的使用习惯、接受程度。在城市里,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办事,点滴细节,直接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
-
IT之家7月9日消息据WPS官方宣布,在WPS移动版十周年之...[详细]
-
王毅出席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成立5...[详细]
-
当地时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详细]
-
IT之家7月7日消息 EA在今年2月份以12亿美元收购了《F1...[详细]
-
IT之家7月3日消息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详细]
-
北京时间7月1日晚间消息,据报道,亚马逊今日宣布,将...[详细]
-
IT之家7月7日消息 小米公司上个月宣布成立MIUI先锋小...[详细]
-
@九派新闻消息,日前,在社交媒体上,美团员工被曝通...[详细]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为迎...[详细]
-
IT之家7月1日消息 外媒onMSFT报道,虽然这可能会让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