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沟沟“菜富记”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天津北方网讯:山川环抱,泾河蜿蜒,盛夏的黄土高原铺展成色彩热闹的“调色板”。甘肃省泾川县朱家涧村的蔬菜种植园里,人头攒动。大棚里,果蔬飘香,绿意满园。空地上,老肖端了盆水培韭菜,村民层层簇拥,把他围在中间。 老肖名叫肖建中,今年56岁,来自天津武清区。他个不高、嗓门大,是把种菜的好手。6月19日,记者随天津扶贫干部来到这里时,恰遇老肖的“泾川名师工作室”开张,5名当地干部和群众当天拜他为师。 来到泾川县王村镇短短2个月,老肖已家喻户晓。这一切要从“穷沟沟”种瓜说起…… 这里气候和土壤适合种甜瓜。甜瓜买卖虽好,却与朱家涧村无缘。朱家涧村是王村镇最穷的村,直到今年2月,贫困发生率仍超过18%。 山高、坡陡、沟深,人在山上住,水在沟里流,七沟八梁进了村,喝口水却难。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当地政府决定:搬家!选址、建设、搬迁,历时3年,朱家涧村125户去年6月告别土窑洞,住上新楼房。 “住得好”还要“过得好”,增收渠道在哪里?“学邻村种甜瓜?缺资金、缺设施、缺技术。”朱家涧村村委会主任朱存录心急如焚。 他把想法和困难告诉了王村镇党委书记刘小平,刘小平找到天津扶贫干部、泾川县副县长袁志兴求助。武清区第一时间制定帮扶方案,双方很快达成协议。 说干就干。去冬今春,武清支持朱家涧村陆续建成日光温室13座、钢架大棚235座,主要种植甜瓜、辣椒、西红柿等果蔬。 大棚有了,菜种下了,能否长得好?如何销得好?村民们缺经验,刘小平心里也没底。为此,刘小平专程跑了一趟天津,寻求种菜专家支持。老肖当即领命:前往朱家涧村开展技术帮扶,时间一个月。 一个月很快过去,老肖意犹未尽,于是主动请缨再干两个月!为了把技术彻底留下来,老肖选中几个徒弟,把果蔬种植经验倾囊相授。于是,便有了开头拜师那一幕。 入夏后,朱家涧村103棚“天山雪玉”甜瓜喜获丰收。然而,受集中上市和疫情影响,有15万斤甜瓜出现滞销。得知情况后,武清区迅速启动消费扶贫应急响应机制,发动干部群众采购。 另一边,为了尽可能让利给两头百姓,王村镇组织干部群众一道,昼夜采摘、分拣、包装、装车。不到两个星期,约17万斤的甜瓜分6批次送达武清。 “短短一个月,已经挣了将近2万块,比去年全家收入还要多。”47岁的村民李海玲难掩兴奋,“如今的生活比甜瓜还甜”。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朱家涧脱贫的关键。”袁志兴算了一笔账:蔬菜大棚户均增收5000元、“平凉红牛”养殖场户均增收3500元、输转劳动力106名……脱贫胜利在望。 “政策只是暂时的,脱贫还要靠自己。”今年66岁的朱存录立志要在退休之前带领村民真正奔小康。正如他的微信名“骑着蜗牛追宝马”,道虽阻,梦想永不止步。(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
|
-
内容提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津南区人民政府近日...[详细]
-
天津北方网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详细]
-
内容提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代人有一...[详细]
-
新华社萨拉热窝6月30日电(记者张修智)第14届“汉语...[详细]
-
内容提要:昨天,市中招办发布本市今年中考志愿表设置...[详细]
-
内容提要:日前,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为主...[详细]
-
创新“互联网+人社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奋斗百年...[详细]
-
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23日在...[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贯彻落...[详细]
-
人民说法丨“驴友”逃票遇险 救援费用谁埋单? 202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