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上“云端”的青海拉面
内容提要:30年前,在“拉面之乡”的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一批批农民走出大山,用“一座炉子”和“三张桌子”在全国各地开起了拉面馆。
30年前,在“拉面之乡”的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一批批农民走出大山,用“一座炉子”和“三张桌子”在全国各地开起了拉面馆。 目前,仅化隆县就在全国270多个大中城市办起拉面馆1.8万家,从业人员近11万人,拉面经济一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一碗小小的拉面已经成为当地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这是青海拉面产业电商服务中心的拉面食材展厅(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nbsp;摄 随着拉面产业的发展壮大,如今,青海拉面正通过电商平台飞上“云端”…… 记者在化隆县“青海拉面产业电商服务中心”看到,汤料、清油、面粉、牛羊肉等拉面食材和标准统一的各式拉面餐具、厨具整齐有序摆放。智慧拉面平台大数据电子屏实时显示出全国上万家化隆拉面馆在线运行情况。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点击屏幕即可同系统备案的化隆拉面店数据连线。 记者随机与在江苏苏州开拉面馆的马国胜进行了视频连线。马国胜是化隆县甘都镇列卜加村人,他说“过去从原料、设备到服务,需要自己寻找供应商家,特别麻烦”,如今通过电商平台获取市场信息,还能把需求传递到平台,通过线上统一订货、配送,购买到价格实惠的食材和厨具,非常方便实用,同时也减少了成本。 6月19日,青海拉面产业电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智慧拉面生态数据平台。新华社记者 周??nbsp;摄 青海拉面成就大产业的背后,存在品种单一、规模小、品牌意识弱等问题。大学毕业后已经有一份满意工作的马青云敏锐地发现了这些问题,2013年他辞去公务员的工作率先成立“中国拉面网”,线上配送开拉面馆所用的厨具、餐具和食材,试图通过电商平台解决青海拉面经营中存在的零打碎敲和产业链不完整的短板。 以“中国拉面网”为蓝本,化隆县建立“青海拉面产业电商服务中心”,旨在打造全国拉面行业最大的网上信息服务平台和商品交易平台,并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清真食材配送基地和青藏高原土特产配送销售基地。 化隆县拉面产业服务中心主任马春云介绍,“青海拉面产业电商服务中心”注册会员达5.5万人,建成智慧拉面大数据平台,准确把握全国各地化隆拉面馆实时动态;通过拉面App网上商城,邀请青海特色产业、青海清真食品企业入驻,到2020年底,网上商城将连接全国3000家拉面店,提供一键下单购买拉面食材等服务。 这是青海拉面产业电商服务中心展示的拉面厨具和餐具(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nbsp;摄 “将来网上商城上销售的拉面食材、汤料都是甄选的化隆本地传统配方,采用现代食品工艺加工保鲜,确保全国的青海拉面馆能做出地道青海风味,让拉面成为真正的‘网红面’。”马春云说。 传统的拉面手艺也通过电商平台进入了百姓家。“一个面节拉一大碗面。上下几个来回,面条就能劲道爽口,粗细均匀……”在“拉面课堂”演播厅,一位老厨师正讲述制作方法。不一会,这段教学视频就被传到网络,全国的网友都能共享资源。 “未来,我们将延伸质检、展销、物流、冷链配送等上下游产业链,建设一个以‘中央大厨房’为核心的食材供应链体系,以智慧数字化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拉面智慧平台。”马春云说,面对在线新经济的机遇,青海拉面正在行动。从拉面经济供应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到人才培训体系,“互联网+拉面”已覆盖到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 在“吃货”的眼里,一碗拉面可能只是一份美味的食物,对青海“拉面人”而言,每根拉面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有世代相传的手艺,也有高原人的勤劳与坚守,更有“飞上云端”带来的致富希望。
|
-
内容提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津南区人民政府近日...[详细]
-
天津北方网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详细]
-
内容提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代人有一...[详细]
-
新华社萨拉热窝6月30日电(记者张修智)第14届“汉语...[详细]
-
内容提要:昨天,市中招办发布本市今年中考志愿表设置...[详细]
-
内容提要:日前,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为主...[详细]
-
创新“互联网+人社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奋斗百年...[详细]
-
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23日在...[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贯彻落...[详细]
-
人民说法丨“驴友”逃票遇险 救援费用谁埋单? 202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