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不停步 志愿服务不停歇──天津外国语大学应急外语翻译
内容提要:仅暑假期间,突击队就已执行8批次任务,派出41人次,工作时长240余小时,服务保障1250余人次,从机场到隔离点,毫不犹豫、毫无怨言地完成一项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应急语言服务保障任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报 天津北方网讯:眼下正值暑假之际,天津外国语大学应急外语翻译志愿服务突击队的师生们依然是24小时严阵以待。为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抗疫前线的需要就是突击队员的“集结号”,他们时刻准备“披甲上阵”,充分发挥语言专业优势,为来津和离津的外籍人员提供翻译服务,协助隔离点做好信息登记和政策解释工作。仅暑假期间,突击队就已执行8批次任务,派出41人次,工作时长240余小时,服务保障1250余人次,从机场到隔离点,毫不犹豫、毫无怨言地完成一项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应急语言服务保障任务。 7月31日,突击队接到紧急任务,需要前往西青区一处疫情隔离点协助做好意大利商务包机乘客的在津隔离工作。这是该校第一次派出意大利语专业教师执行现场抗疫任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非通用语教师党支部书记、意大利语系负责人赵石薇临危受命、紧急出征,为了保证隔离点工作高质量进行,她认真翻阅隔离政策、熟悉抗疫词汇,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工作期间,赵石薇负责翻译、隔离政策解释和协助医务人员为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提供特殊住宿,协助隔离酒店完成外籍人员入住手续。 “这些乘客中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仅7个月,我需要逐一问询他们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是否有家人一起等情况。而且当时我穿着防护服、戴两层口罩,所以需要很大声地说话,并且和他们距离很近,才能听清彼此的话语。遇到焦躁不安或对隔离政策不了解的乘客,我还要耐心和他们沟通,细致讲解我国的隔离政策,尽力平复外籍人员的烦躁情绪。”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忙完整整12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赵石薇的嗓子已经干哑得说不出话来,她笑说,“这比给学生上课还累。但作为党员教师,就要有一份担当和使命感,同时更要承担用专业服务社会的责任。我能发挥语言优势为国家的抗疫事业作出一些贡献,感到非常荣幸。” 为科学谋划突击队工作、合理安排每次出征任务,提升突击队工作的可持续性和战斗力,暑假期间,该突击队增补了17名英、俄、西班牙、意大利等语种的师生队员,并组织了关于工作流程、安全防控知识的集中培训,还编制了“老带新”的任务人员安排。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2017级本科生王清杨,至今已前往机场和隔离点执行过8次任务,是突击队的“老”队员了。加入突击队四个月来,从最开始的紧张到现在的从容,从发音僵硬到游刃有余,从中规中矩执行任务到倾注感情温和服务,她逐渐进步与成长。近日一次在天津机场执行任务时,她负责协助医务人员为一批美国乘客进行核酸检测时的翻译工作。“当天的乘客中有57名小孩,最小的3岁,最大的也不过七八岁。别看只是抬头、张嘴两个动作,但孩子会因害怕而哭闹,所以我需要一遍遍用温和的语气和小朋友们喜欢的方式去哄,帮助孩子们配合医务人员快速完成检测。”王清杨说,“当时根本没空去想害不害怕,只想尽快把工作完成好。等到两小时后把这批乘客全部送走,我发现所穿的防护服全都湿透了,脱下两层橡胶手套后,手都发白、发皱了,头发也像刚洗过一样……”(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
-
内容提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津南区人民政府近日...[详细]
-
天津北方网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详细]
-
内容提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代人有一...[详细]
-
新华社萨拉热窝6月30日电(记者张修智)第14届“汉语...[详细]
-
内容提要:昨天,市中招办发布本市今年中考志愿表设置...[详细]
-
内容提要:日前,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为主...[详细]
-
创新“互联网+人社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奋斗百年...[详细]
-
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23日在...[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贯彻落...[详细]
-
人民说法丨“驴友”逃票遇险 救援费用谁埋单? 202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