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课APP“俞你对话”| 俞敏洪x赵林:带着有张力的思想去生活
我们常常认为哲学是虚无缥缈的,与日常生活没有什么紧密关系,但实际上,哲学是知识,更是思考,它左右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决定着我们幸福与否。 8月16日晚8点,在线人文知识平台“精雕细课”,邀请到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与武汉大学珞珈杰出教授、国家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赵林,共同做客直播间,一起讨论“如何带着有张力的思想去生活”。 人文知识的无用之“用” 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虽然让人们获取知识越来越便捷,但对人文学科的影响反而显得弊大于利。 在对话中,赵林表示,碎片化、功利化的求知方式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从事商业活动是无伤大雅的,但是对于人文学科却是非常“要命”的。因为人文学科不仅是表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情怀的坚持,对智慧的渴求,而这种情怀与智慧不是在网上搜索关键词就可以获得的,有很多东西都是弦外之音,是背后的故事。 “而一个人的求知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转变。正如,如果我们从小到大喝奶粉,最大的问题就是牙齿会萎缩,甚至逐渐丧失咀嚼能力。同样,当人文情怀因为这样的求知习惯而不断缺失时,最终我们只会沦为有知识却无智慧、有技术但没文化的‘机器’。”赵林说。 为什么说哲学本质上不是一门学科 ,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讲到“普通人如何去用哲学信念指导人生”,赵林表示,也许是因为现在大学有一门课叫“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会让很多人误以为哲学就是一门课。但其实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近代、现代,哲学家数不胜数,哲学是哲学家们面对苍穹、面对社会、面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哲学本身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不一样,它更多的不是探讨客观的真,而是主观的善。 赵林说:“哲学不是去探讨自然科学中的那些具体规律,而是去思考世界更具普遍性的总体特点。比如,康德哲学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到底是这个世界本身就具有规律性,还是因为人本身是喜欢秩序性的动物,以至于我们一思考世界,世界就被赋予了某种规律性?” 实际上,哲学素养对我们每个人都如此重要,它是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反省的态度,可以让我们通过“第三只眼”看问题,突破自我的局限。 |
-
内容提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津南区人民政府近日...[详细]
-
天津北方网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详细]
-
内容提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代人有一...[详细]
-
新华社萨拉热窝6月30日电(记者张修智)第14届“汉语...[详细]
-
内容提要:昨天,市中招办发布本市今年中考志愿表设置...[详细]
-
内容提要:日前,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为主...[详细]
-
创新“互联网+人社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奋斗百年...[详细]
-
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23日在...[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贯彻落...[详细]
-
人民说法丨“驴友”逃票遇险 救援费用谁埋单? 202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