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的遵义研学之旅(外国人在中国)
遵义师范学院的留学生们正在学习贵州蜡染工艺。 8月3日,贵州遵义师范学院的留学生前往遵义播州区三合镇,开启了乡村研学之旅。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留学生们第一次参加的校外集体活动,这也意味着他们可以逐渐恢复与当地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了。 此次留学生研学活动的主题是“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感受中国传统“?治幕?薄⒀?爸谱鞴笾堇?竟ひ掌贰⑵烦⑾绱濉按螋亵巍钡然疃??荚谌昧粞??橇私庵泄?拇?诚八祝?猩硖寤岬钡刈钇邮档南绱迳?睢?/P> 研学活动的头一站是“?帧蔽幕?魈庠啊V泄?幕榧尬幕?凶庞凭美?罚?槔裆闲吕尚履锎┐鞯姆?胃?蔷??喑?啻?难莼??氏殖龆嘣??姆⒄骨魇啤M??峭ü?ㄒ等耸拷步夂屯计?故荆?私饬舜酉惹刂敝料执??喝伺?踊榧薹?蔚目钍接胩氐恪5碧岬矫鞔?似鸬摹安市辶?铩庇搿胺锕谙监?笔保?蠹抑焙艟?蕖?/P> 为了让留学生们深刻体会中国传统婚嫁礼服的魅力,文化园的工作人员特意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仿制传统婚嫁礼服,让这些欲欲跃试的同学们换上。试装期间,大家对“中国结”纽扣产生浓厚兴趣,有些同学试扣多次才成功,现场一片欢笑声。 第二天,留学生们进入“贵州蜡染工艺”的学习环节。蜡染是当地极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拥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 听完相关的介绍,来自南非的朱力迫不及待地表示要尽快尝试,蜡染传承人笑着说:“那就赶快进入学习蜡染的第一步——点蜡。”他拿出预制过的白色布料发放给同学们,这种布料是自织的麻布,先用草灰将其漂白洗净,再将煮熟的芋头糊涂抹在布匹反面,晒后用牛角磨光。同学们将白布平铺在木板上,用铜刀沾上蜂蜡,在白布上画出自己钟意的花纹与图腾,接着将画好的蜡片放入蓝靛染缸内,得到了第一次蜡染的浅蓝色布匹。这样的浸泡需要反复多次才会达到最终的深蓝色,由于时间关系只进行了一次浸染。 随后,大家将布匹晒干后进行冲洗,再用沸水煮去蜡纸,完成了“去蜡”的步骤。同学们满心欢喜地拿着亲自制作的蜡染展开讨论,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第三天,留学生们前往农户家中品尝他们向往已久的当地美食“打糍粑”。贵州一些侗族、布依族村落里一直保留着手打糍粑的习俗,这也是迎接贵宾的传统礼数。 当地农户热情欢迎留学生们的到来,他们抬出煮熟的糯米,倒入圆形的石槽内舂制糍粑。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何霖同学率先体验,用木质T型棒不停捶打石槽内的糯米,不到五分钟便直呼双手酸软。 石槽内的糯米经过留学生们接力式的捶打后,终于制成了软糯的糍粑。同学们将糍粑捏成小圆球,蘸着当地特有的黄豆面,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有些同学是第一次吃黄豆面,手上、脸上及胸前都沾上了豆面粉,惹得大家都忍俊不禁。 研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感慨良多。来自越南的陈黎香江同学说:“疫情暴发期间,身在异国的我确实陷入了很大的恐慌。现在,中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很开心恢复到了以前的生活状态,我们很感恩这一切。” (作者为遵义师范学院教师) (责编:杨光宇) |
-
内容提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津南区人民政府近日...[详细]
-
天津北方网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详细]
-
内容提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代人有一...[详细]
-
新华社萨拉热窝6月30日电(记者张修智)第14届“汉语...[详细]
-
内容提要:昨天,市中招办发布本市今年中考志愿表设置...[详细]
-
内容提要:日前,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为主...[详细]
-
创新“互联网+人社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奋斗百年...[详细]
-
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23日在...[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贯彻落...[详细]
-
人民说法丨“驴友”逃票遇险 救援费用谁埋单? 202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