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勇立潮头 再生医学解难题
2020-11-09 03:04
导读:接下来是《家国栋梁》系列报道,今天带您认识的这位科学家只有34岁,她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在新兴的再生医学领域,开创性地将蚕丝中的丝胶化作修补神经的利器。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中心主任——王琳。正在显微镜下进行的实验,是在老鼠断裂的坐骨神经中间,植入一段丝胶神经导管,在8到
接下来是《家国栋梁》系列报道,今天带您认识的这位科学家只有34岁,她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在新兴的再生医学领域,开创性地将蚕丝中的丝胶化作修补神经的利器。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中心主任——王琳。 正在显微镜下进行的实验,是在老鼠断裂的坐骨神经中间,植入一段丝胶神经导管,在8到12周内,就能完成断裂神经的高效再生。王琳的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后将能解决神经创伤修复的外科难题。 王琳出生在武汉的一个医学世家,2005年,赴美攻读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哈佛大学研究员,在“骨骼肌的再生修复”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2011年,得知国家启动“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急需再生医学人才时,王琳立刻决定回国。 回国后,王琳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创建起我国华中地区第一个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在蚕丝中曾经被当做废料处理掉的丝胶,其实可以作为生物医药材料的原料,但国内外对丝胶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而追求原始创新,就是要从无到有,敢为天下先。在这一过程中,王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仅拿丝胶提取来说,实验的变量就很多,一个条件变了,就需要上百次的重新实验。但是大家没有被挫折打倒,一次次重来,优化条件。经过近3年的研究,终于成功提取了结构完整的纯丝胶蛋白,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学会年会上,被评价为“近年来在蚕丝医学应用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研究”。 (责编:仲昱洁(实习生)、赵竹青) |
推荐文章
-
内容提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津南区人民政府近日...[详细]
-
天津北方网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详细]
-
内容提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代人有一...[详细]
-
新华社萨拉热窝6月30日电(记者张修智)第14届“汉语...[详细]
-
内容提要:昨天,市中招办发布本市今年中考志愿表设置...[详细]
-
内容提要:日前,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为主...[详细]
-
创新“互联网+人社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奋斗百年...[详细]
-
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23日在...[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贯彻落...[详细]
-
人民说法丨“驴友”逃票遇险 救援费用谁埋单? 2021...[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