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服务智能产业发展 不断培养高技能人才
内容提要:“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系列报道,7日走进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校专门成立了智能制造学院,为服务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天津北方网讯:“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系列报道,7日走进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校专门成立了智能制造学院,为服务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赵相宾,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学院成立五年来,不管再忙,每周他都坚持抽出一天,给学生们讲课。 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电气化专家教授,赵相宾曾经到德国企业考察,这次经历,让他对智能制造印象深刻。 2016年,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筹备成立智能制造学院,并在全校征聘院长,赵相宾主动报名,成功竞聘。“十三五”期间,天津明确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人才培养的支持政策红利频出,也让赵相宾更有底气。2017年,智能制造学院获得了市教委30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建立起机器人编程、维修维护、自动化生产线等多个实训平台,然而,教材、课程,都需要重新调整。 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必须贴合企业需求。为此,赵相宾找到市工信局,联系了十几家已经有智能生产线的企业,带着学院的40多名老师一家一家参观学习。那段时间,赵相宾带着专题组老师,连轴转,一次由于过度劳累,下楼梯时,摔断了三根肋骨。 自动化、电气控制、物流、信息安全四个专业、20多本讲义,智能制造学院,初具规模。2017年6月,学院招收了第一批240名学生。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天津连续举办世界智能大会,这也让赵相宾感受到,天津,智能制造的舞台,越来越大。 通过连续召开世界智能大会,赵相宾与企业结识,扩大了朋友圈,100多家企业成了学院的实习基地。今年,天津光电集团就通过学院,招到了10名毕业生。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动人工智能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也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建成一批标杆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这些,都激励着赵相宾深化校企合作,更精准满足企业需求。最近,学院就联合100多家企业、科研机构,成立了“数字工厂人才培养联盟”,探索校企实验平台相互开放共享等,进一步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 |
-
内容提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津南区人民政府近日...[详细]
-
天津北方网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详细]
-
内容提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代人有一...[详细]
-
新华社萨拉热窝6月30日电(记者张修智)第14届“汉语...[详细]
-
内容提要:昨天,市中招办发布本市今年中考志愿表设置...[详细]
-
内容提要:日前,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为主...[详细]
-
创新“互联网+人社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奋斗百年...[详细]
-
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23日在...[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贯彻落...[详细]
-
人民说法丨“驴友”逃票遇险 救援费用谁埋单? 202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