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北方网评:别样“云祭扫” 清明更“清明”
内容提要:又见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是中国人追思先祖、缅怀先烈的重要节日。
又见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是中国人追思先祖、缅怀先烈的重要节日。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不遗余力地倡导移风易俗,积极引导文明祭扫,“云祭扫”应运而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相较于传统祭扫,“云祭扫”更加环保便捷。既能避免疫情防控期间因人群聚集而引发的交叉感染,同样还可以传递追思先人的情感,更践行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助推了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的新风尚。正可谓:别样“云祭扫”,清明更“清明”。 抗疫未到完胜日,低碳安全“云祭扫”。一方面,虽然国内疫情防控趋于稳定,各地生产生活已正常运转。但疫情防控狙击战还未取得完全胜利,境外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尚有余存,各类隐患仍然存在,谁都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以往的清明祭扫,香烛、纸钱等都是必备之物。甚至还会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烟雾缭绕。而清明时节正逢季节交替,也正是森林防火最为严峻的时节。通过“云祭扫”寄托哀思、表达情意,既免去了焚香烧纸的环节减轻了森林防火的压力,也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聚集,从而使“祭扫”更加绿色与安全。 青鸟可传云外信,网上祭扫亦暖心。“云祭扫”与传统的祭扫并不矛盾,虽然清明节习俗繁多、形式各异,但贯穿于其中的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与关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也要随之改变,不能墨守成规抱着旧的传统习俗不放。其实只要回归核心价值,“云祭扫”就是值得大力倡导和推广的祭祀方式。而且云祭扫与传统祭扫并不矛盾,古语有云:“礼者,履也。”对逝者的哀思与缅怀确需一定的礼节来践行。传统的焚香祭扫是一种礼节,云端祭扫何尝也不是一种礼节?只要带上一颗敬畏、虔诚、沉思的心,无论是现场祭祀,还是“云祭扫”,都能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之情,也都可以抚慰和告诫生者的精神和心灵。 春日晴和风气新,清明还需更“清明”。“云祭扫”不应只是特殊时期的替代性祭祀方式,还应成为缅怀亲人的好方式、好渠道。当然我们更应树立厚养薄葬的现代理念,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我们需倡扬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对在世老人要多尽孝道,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祭奠已故亲人,也不必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需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从而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平安。树立节俭祭扫新观念来推动绿色殡葬改革,还应充分利用“三微一端”等平台进行祭扫。来传播好家风、弘扬好品德、教育好后人,让清明更加“清明”。 祭扫在心不在形,别样清明一样晴。用“云端的思念”代替跋山涉水的祭拜,变得是形式,不变的是精神。我们应积极倡导“云祭扫”作为新型祭扫形式,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祭扫,用创新的形式不断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多种途径寄托哀思,用心缅怀先人,承先人之志,继古人之风,做新时代文明新风的引领者、倡导者、践行者。 (作者:天津市蓟州区团委 马永续) |
-
内容提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津南区人民政府近日...[详细]
-
天津北方网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详细]
-
内容提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代人有一...[详细]
-
新华社萨拉热窝6月30日电(记者张修智)第14届“汉语...[详细]
-
内容提要:昨天,市中招办发布本市今年中考志愿表设置...[详细]
-
内容提要:日前,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为主...[详细]
-
创新“互联网+人社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奋斗百年...[详细]
-
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23日在...[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贯彻落...[详细]
-
人民说法丨“驴友”逃票遇险 救援费用谁埋单? 202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