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行动启动 如何确保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
内容提要:青少年儿童的近视问题是许多家长的心病。11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一份五年工作方案,启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
青少年儿童的近视问题是许多家长的心病。11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一份五年工作方案,启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方案究竟出台了哪些措施来确保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降低呢? 疫情影响 2020年近视率较2019年上升 据教育部联合卫生健康委开展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 2018年8月,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有所上升。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王登峰:居家学习本身就减少了他们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同时在线学习也增加了他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所以到2020年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大概上升了2个百分点。 每天1节体育课 引导学生多户外活动 此次“光明行动”细化了八个专项行动,对近视防控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提出要求。其中,提出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周参加3次以上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 学校电子产品教学时长 不超过总时长30% 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也将更科学规范。“光明行动”提出,学校教育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0-3岁建议禁用电子产品 3-6岁避免使用 11日,教育部还发布了《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其中明确学前阶段,建议0—3岁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也应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 明确各学段连续读写时长 小学阶段近视防控指引提出,低年级段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20分钟,高年级段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30分钟。休息时,应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或远眺。小学生每年应进行2—4次视力检查。中学阶段,提出中学生每次连续读写尽量不超过40分钟。 原标题:“光明行动”启动 如何确保近视率下降? |
-
内容提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津南区人民政府近日...[详细]
-
天津北方网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详细]
-
内容提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代人有一...[详细]
-
新华社萨拉热窝6月30日电(记者张修智)第14届“汉语...[详细]
-
内容提要:昨天,市中招办发布本市今年中考志愿表设置...[详细]
-
内容提要:日前,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为主...[详细]
-
创新“互联网+人社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奋斗百年...[详细]
-
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23日在...[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贯彻落...[详细]
-
人民说法丨“驴友”逃票遇险 救援费用谁埋单? 202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