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热乎乎的老年餐厅凉了
“套餐15元一份”“前7餐免送餐费”……亲民定位的老年餐厅一度开在北京很多社区。但媒体调查发现,眼下,很多老年餐厅接连闭店停业。其中虽有疫情影响的因素,但实际上不少餐厅在疫情前就已陷入了经营困境。 民以食为天,张罗餐饭看似日常,却并非小事。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卫生可口且经济实惠的饭菜,无疑大大提升居民生活的获得感。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居家养老的老人数量不断上升。来自全国老龄办的调查显示,对于“养老餐”的需求比例高居调查所列养老服务项目之首。老年餐厅的普及能有效帮助这一群体就近解决吃饭问题,直接关系着居家养老的幸福指数。 老年餐厅既有市场需求,为啥不好经营?根本上还是投入和收益摆不平。许多人认为老年餐厅享受政府补贴,运营压力不大,但事实上,目前政府补贴通常只面向社区养老驿站。而受制于种种条件,社区养老驿站并没有实现完全覆盖,自然难以充分解决供餐问题。所谓的老年餐厅或居民餐厅,实际上多由社区主导招商,提供场地等一定基础设施支持。尽管如此,由于消费群体以老人为主,售价势必要相对便宜,加之社区内部往往客流不大,一来二去商家确实容易亏本、难以为继。 作为完善社区功能的重要部分,老年餐厅应当继续开下去。但平心而论,如何兼顾消费者满意和经营者收益,确实考验着治理智慧。必须明确,老年餐厅注定不是赚快钱、赚大钱的生意,社区在招商过程中,首先要把好入口关,挑选认同这一基本经营定位的承包者。而相关部门应当拿出更为灵活的支持政策。比如,目前北京有一些立足社区的商超、餐饮店支持“老年卡”消费,且给予一定折扣。我们是否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将社区的老年餐厅纳入辐射范围,同时提供一些就餐补贴并将其直接发放至“老年卡”?如此一来,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餐厅的运营压力,也能让老年人得到切实的优惠。盘活社区资源,用好市场机制,才能让老年餐厅等社区供餐机制运转得更顺畅。 以更大视野来看,老年人关心的不仅是吃饭问题,社区内外可以盘活的,也不止一笔资源。不妨就以办好办活老年餐厅为试点,渐渐摸索一条有效路径,让银发族的居家养老生活更加舒适,也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温暖。 |
-
内容提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津南区人民政府近日...[详细]
-
天津北方网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详细]
-
内容提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代人有一...[详细]
-
新华社萨拉热窝6月30日电(记者张修智)第14届“汉语...[详细]
-
内容提要:昨天,市中招办发布本市今年中考志愿表设置...[详细]
-
内容提要:日前,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为主...[详细]
-
创新“互联网+人社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奋斗百年...[详细]
-
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23日在...[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贯彻落...[详细]
-
人民说法丨“驴友”逃票遇险 救援费用谁埋单? 202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