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真感情
内容提要:我现在是一名农业高校的博士生,研究方向是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我经常和别人说,别小看农业,这可是有大作为的。能这么说,是因为我有着切身的感受。
讲述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 施宇 我现在是一名农业高校的博士生,研究方向是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我经常和别人说,别小看农业,这可是有大作为的。能这么说,是因为我有着切身的感受。 我从小在城市长大,上大学前,从来不知道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直到进入大学,参加了杂交玉米育种试验的科研项目,才知道每一粒粮食原来是这么来之不易。 从如何施肥耕作,到怎么上牛粪,再到担水浇水,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很新奇,但是通过亲身实践,从一开始的笨手笨脚,到后来的熟能生巧,我发现我喜欢上了这些,也深深感受到农业是一定要动手实践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对农业有真感情。 除了学习农业劳动,我还跟着老师利用寒暑假做了三年国家土地确权的研究项目,实地走访贫困村,使我这个城里孩子彻头彻尾地对中国农村有了深刻的了解。 无论下地劳动还是深入农村调研,我都深深感受到“三农”问题是个大工程,需要很多人为之奋斗,特别是农业高校的学生一定要乐于实践,喜爱劳动,才能走近农村和农民。 自从2014年考入农业院校以来,到现在已经七个年头,从当初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稚嫩男孩,到现在成长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博士研究生,我越来越感受到农业科研工作者身上肩负着的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吃饭的问题,就像袁隆平先生说的:“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要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中国人民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农业院校的学生选择了农业,就要热爱农业,要为其发展而不懈奋斗。立足本职工作,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我于201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任研究生土资党支部副书记。作为一名农业高校的研究生党员和基层党务工作者,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严谨务实、勇于担当,潜心科研、努力攻坚。 作为一线科研人员,更应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完成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人类健康的学科使命,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光明日报记者张哲浩、光明日报通讯员杨远远采访整理) 原标题:要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真感情 |
-
内容提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津南区人民政府近日...[详细]
-
天津北方网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详细]
-
内容提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代人有一...[详细]
-
新华社萨拉热窝6月30日电(记者张修智)第14届“汉语...[详细]
-
内容提要:昨天,市中招办发布本市今年中考志愿表设置...[详细]
-
内容提要:日前,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为主...[详细]
-
创新“互联网+人社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奋斗百年...[详细]
-
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23日在...[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贯彻落...[详细]
-
人民说法丨“驴友”逃票遇险 救援费用谁埋单? 202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