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应避免孤立零散式发展
“新基建”应避免孤立零散式发展 疫情发生以来,“新基建”悄然成为基础设施领域的网红。今年两会,“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引发社会讨论,成了热点中的热点。 “新基建”到底应该怎么建?两会代表、委员以及业内专家,从多个角度建言献策,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 投资方式不同:“新基建”应由市场来主导 对于“新基建”应该怎么建,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首先要搞明白“新基建”与“老基建”之间的区别。 “‘新基建’的大部分,并不是所谓的公共产品。”刘世锦说,机场、道路、公园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有相当一部分是公益性质,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而现在所说的“新基建”,很多都属于市场产品。 “传统的基建是以‘大资本大工程’为特点的实体公共设施,而‘新基建’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基础设施,形成一个‘大平台大运营’的数字平台。”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表示。 刘世锦认为,很多“老基建”例如修机场和高速公路,项目确定性比较高,经常由政府来投资建设。而“新基建”不确定性很强,同时发展潜力难以估计,更适合由企业来投资。在这一过程中,市场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决定投不投、何时投,甚至可能会采取风险投资的方式,风险也由企业来承担。 避免孤立零散:应协同布局、融合发展 “‘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遇,不在基建本身,而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与经济社会转型需求的叠加,是时与势的结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说。 在这种背景下,徐晓兰分析,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渗透、融合发展。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无法形成合力。同时,推动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基建需进一步凝聚共识。”徐晓兰认为,应该统筹开展数字基建体系化协同布局,避免孤立零散式发展,形成数字基建“组合拳”。 刘松眼中的“融合”,不局限于建设层面:“我们认为未来十年是‘新基建’的关键‘安装’时期,不仅要重视建设,还要考虑到软环境和人才供给。在‘新基建’完成‘安装’之后,更大的话题是如何培养跨界创新的人才,形成数字新生态的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认为,“‘新基建’空间布局一定要效率优先”,应该在具有生产效率优势的地区优先布局、提前布局,然后将收益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分配。 “低调”不低估:应重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略显“低调”,但它们也是“新基建”的重要成员。 日前,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的范畴,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方面被列入其中。其中创新基础设施中就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代表呼吁,应在“新基建”中加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此次明确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创新基础设施’类别,是十分重要也是非常正确的。”王贻芳认为,由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目标明确,所需技术往往具有高指标、超前性等特点,是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其溢出效应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 对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未来建设,王贻芳认为,应该发挥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提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并做好遴选工作,确保科学目标和技术的先进性。 “与此同时,还应加强设施的预制研究和关键部件的研发,提高自研技术水平和比重,控制技术引进比重,改进预算管理,鼓励技术创新。”王贻芳说。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 |
-
IT之家6月27日消息 苹果现获得一项“具有柔性显示结构...[详细]
-
IT之家6月14日消息此前业界指出戴尔最新的外星人m15R5...[详细]
-
本报北京6月7日电 (记者冯华)6月7日,国家航天...[详细]
-
IT之家5月27日消息据知名博主@数码闲聊站今日爆料,小...[详细]
-
IT之家5月25日消息 realme今日举行了真我心跳618发布...[详细]
-
IT之家5月18日消息外媒MacRumors报道,据彭博社记者Ma...[详细]
-
IT之家5月16日消息苹果在2021春季发布会上发布了新款i...[详细]
-
IT之家5月9日消息华硕为其即将推出的英特尔TigerLake-...[详细]
-
IT之家5月7日消息 联想将于不久后发布多款平板新品—...[详细]
-
IT之家5月6日消息 联想将于不久后发布两款平板新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