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天宫二号
记得我们的一位老朋友吗? 下周,它要“退休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今天(13日)透露 根据计划安排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试验 计划于北京时间2019年7月19日 择机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 少量残骸将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2016年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摄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 设计在轨寿命2年的它 目前已在轨飞行超过1000天 这位坚强的“太空劳模” 为我们留下了太多 难以忘怀的瞬间 为中国航天留下了太多 值得铭记的时刻 2016年10月19日凌晨 已独自飞行了30多天的天宫二号 等到了来自祖国的亲人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如约而至 ↑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这是两名航天员景海鹏(右)和陈冬在完成对接后竖起大拇指相互祝贺(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摄 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 两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协同支持下 进行为期30天的太空生活 这一天,在天宫二号 中国人朝着建设空间站的梦想 又迈进了一步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两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每天清晨 我们都在来自地球的问候声中醒来 开始穿衣、洗脸、刷牙、刮胡子 迎接新一天的太空生活……” 在这里,天宫二号见证了 世界航天史上第一堂 “天地联讲科普课”上线播出 ↑2016年11月17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左二)、陈冬(左一)与地面上的航天员王亚平(右一)一起为全国青少年小朋友录制的一堂“太空科普课”上线播出。新华社发 “大家好 今天是神十一飞行乘组在组合体的第一天 我是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景海鹏……” 在这里,天宫二号发出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位 “太空特约记者”的声音 人类的太空报道翻开了新的篇章 ↑2016年11月15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右)和陈冬在天宫二号首次接受“天地采访”。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神舟十一号返回后 天宫二号的使命还未结束 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 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货运飞船 与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 ↑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首次自动交会对接。 2017年4月27日晚间 随着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 成功完成首次“太空加油” 中国航天稳步迈入空间站时代 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太空推进剂补加试验 标志着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全部完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二步全面收官 空间站时代的大门向中国人豁然打开 如何利用植物在空间生产粮食与蔬菜 供人类长期空间生活需求 是载人航天必须要解决的 关键科学问题之一 如何在太空种菜种粮 还能开花结果? 我们有天宫二号 科研人员成功地通过地面遥控 对在太空中的培养箱进行温控和浇水 启动了拟南芥和水稻生长 并顺利开花结果 这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中完成 “从种子到种子” 全过程的空间植物培养实验 ↑在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实验室里拍摄的拟南芥,用于与天宫二号上种植的同一品种拟南芥进行对比研究(2018年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天宫二号在轨稳定运行期间 获取了大量空间科学与应用数据 在资源环境、大气、湖泊、农业、林业 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应用成果 那一次次的“顺利”与“成功” 是天宫二号的光荣记忆 也是中国航天人不懈努力的证明 今夜 地球上的人们要休息了 你仍在太空中 执行着任务 就像那些仍然坚守岗位的中国航天人 夜空中无数天体闪耀 人们会记住你曾经的光芒 你的使命即将结束 人们不会忘记你的名字 谢谢你,天宫二号! 谢谢你们,中国航天人! (作者:李昂、李国利、邓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
-
IT之家6月27日消息 苹果现获得一项“具有柔性显示结构...[详细]
-
IT之家6月14日消息此前业界指出戴尔最新的外星人m15R5...[详细]
-
本报北京6月7日电 (记者冯华)6月7日,国家航天...[详细]
-
IT之家5月27日消息据知名博主@数码闲聊站今日爆料,小...[详细]
-
IT之家5月25日消息 realme今日举行了真我心跳618发布...[详细]
-
IT之家5月18日消息外媒MacRumors报道,据彭博社记者Ma...[详细]
-
IT之家5月16日消息苹果在2021春季发布会上发布了新款i...[详细]
-
IT之家5月9日消息华硕为其即将推出的英特尔TigerLake-...[详细]
-
IT之家5月7日消息 联想将于不久后发布多款平板新品—...[详细]
-
IT之家5月6日消息 联想将于不久后发布两款平板新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