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经验表明疫情第2波不一定是灾难
内容提要:香港《南华早报》7月2日文章,原题:中国的经验表明新冠疫情第二波不一定是灾难 6月11日,北京一轮与批发市场有关的病例激增突如其来,唤起人们对武汉的痛苦记忆。然而,与我们第一次遭遇病毒不同,这次没有全城封锁。在高风险区以外,生活照旧,目前疫情已得到控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报 香港《南华早报》7月2日文章,原题:中国的经验表明新冠疫情第二波不一定是灾难 6月11日,北京一轮与批发市场有关的病例激增突如其来,唤起人们对武汉的痛苦记忆。然而,与我们第一次遭遇病毒不同,这次没有全城封锁。在高风险区以外,生活照旧,目前疫情已得到控制。 这提醒我们,新冠肺炎传播无声无息,随时可能再次出现。但好消息是,北京的经验表明,我们可以用一种将破坏性降至最低的方式来驯服第二波疫情。 第一个不同是我们的了解和准备水平。最初,我们对新冠病毒知之甚少,也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面对不确定性,全面封锁是避免潜在灾难的唯一办法。现在虽然仍有许多未知数,但我们对这种病毒如何传播和影响人们有了更好的了解。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已经发展出一个结构和机制的“免疫系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迅速启动起来。
第二个区别是时间范围发生了变化。早期的封锁是与时间赛跑,赶在医疗系统不堪重负之前,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疫情扩散。现在,我们知道这种病毒已经在世界上传播开来,并且会持续到疫苗到来。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这些新情况改变了疫情管理的方法。拯救生命仍然是首要任务,但我们可以且必须全面思考为抑制病毒而采取的行动。 过度使用全面封锁只会加大该流行病的经济后果。我们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措施,而应根据风险,有针对性地应对每一个新的聚集性传播。精准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把资源集中在关键领域,为接下来的鏖战积蓄力量。 至于精准的方法是什么样的,北京的应对指出了两个关键要素。第一是数据。数据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方法。北京在一周内检测了近230万人,并通过短信通知有风险的市民。全市300多个街道乡镇都按风险级别进行了分类。在城市的其他地方,只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生活和生意就可以继续进行。 迅捷的社会响应机制是精准反应的第二个要素。政府、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合作收集、发布数据并采取行动。基层团队对个别的社区、建筑物和组织采取了相关措施。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证实,通过有效的检测和跟踪系统,工时损失可减少50%。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全球抗击疫情需要更聪明、更注重协作。在这场与新冠病毒的马拉松比赛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冲过终点线。(陈俊安译) 原标题:美媒:中国经验表明疫情第2波不一定是灾难 |
-
IT之家7月9日消息据WPS官方宣布,在WPS移动版十周年之...[详细]
-
王毅出席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成立5...[详细]
-
当地时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详细]
-
IT之家7月7日消息 EA在今年2月份以12亿美元收购了《F1...[详细]
-
IT之家7月3日消息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详细]
-
北京时间7月1日晚间消息,据报道,亚马逊今日宣布,将...[详细]
-
IT之家7月7日消息 小米公司上个月宣布成立MIUI先锋小...[详细]
-
@九派新闻消息,日前,在社交媒体上,美团员工被曝通...[详细]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为迎...[详细]
-
IT之家7月1日消息 外媒onMSFT报道,虽然这可能会让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