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探索新型肿瘤重症救治理念 推动肿瘤临床多学科诊疗工作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委会第三届全国学术大会”和“天津市第三届肿瘤重症医学大会”相继召开。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专委会将瞄准重症医学的发展前沿,针对肿瘤重症患者治疗的临床进展、新型治疗方式的应用及推广等问题进行多学科、多专业的交流探讨,逐步摸索制定符合肿瘤专科医院特点的危重患者临床诊疗规范和工作流程,进一步促进全国肿瘤重症学科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 本届会议以“担当、奋进”为主题,特别邀请抗疫一线的重症医学专家,分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重症患者诊疗救治经验,并结合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肿瘤诊疗新进展新方法,共同探讨新型肿瘤重症的临床识别和救治理念,进一步推动肿瘤临床多学科诊疗工作的开展,确保肿瘤患者围治疗期平稳。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郝希山院士、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阐述肿瘤重症医学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从疾病诊治、人才培养等方面凝练学科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恶性肿瘤的防治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恶性肿瘤已从过去的“不治之症”,变成了如今的“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患者的生存率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和改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良好的治疗效果则成了现在更需要考虑的问题。 “由于受发病部位、肿瘤性质、治疗手段等影响,许多危重患者都需要重症学科及时介入,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科科主任王东浩介绍,比如针对接受胸部、腹部肿瘤手术切除的外科患者,尤其是高龄、伴有多种内科基础疾病肿瘤患者,由于手术创伤,解剖结构改变、屏障机制被破坏等等高危因素,迫切需要在围手术期需要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密切监护治疗,减少甚至杜绝术后并发症发生。再如经历多次放化疗的内科肿瘤患者,免疫系统往往会出现一定损伤,部分患者在围肿瘤治疗期会出现重症感染、脏器功能障碍、血栓栓塞、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等很多不同于非瘤患者的并发症,需要制订出适用于肿瘤专科特点的临床诊疗规范和监护评判标准。 尤其是当前肿瘤治疗手段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以免疫治疗为主导的新型治疗方式不断出现,使一些原先难以治疗的恶性肿瘤,也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不可回避的是,新治疗方式也可能带来一些新型的严重并发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肿瘤重症病人的治疗风险,例如免疫治疗所带来的爆发性心肌炎、皮肤损伤、肝脏损伤、肾脏损伤等并发症,需要重症学科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确保患者整体治疗的安全。 “肿瘤诊治的进展为肿瘤重症医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王东浩表示,当前的肿瘤重症治疗思路已由“治病”向“治人”转变,更强调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与肿瘤学科密切配合,为肿瘤患者保驾护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科每年救治危重症患者上百例,为手术新术式和医学新技术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与保障,诊治成功率已达95%以上,居全国领先水平。(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 |
-
内容提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津南区人民政府近日...[详细]
-
天津北方网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详细]
-
内容提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代人有一...[详细]
-
新华社萨拉热窝6月30日电(记者张修智)第14届“汉语...[详细]
-
内容提要:昨天,市中招办发布本市今年中考志愿表设置...[详细]
-
内容提要:日前,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为主...[详细]
-
创新“互联网+人社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奋斗百年...[详细]
-
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23日在...[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贯彻落...[详细]
-
人民说法丨“驴友”逃票遇险 救援费用谁埋单? 2021...[详细]